浅谈我国碳金融发展现状

浅谈我国碳金融发展现状

ID:6043491

大小:29.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12-31

浅谈我国碳金融发展现状_第1页
浅谈我国碳金融发展现状_第2页
浅谈我国碳金融发展现状_第3页
浅谈我国碳金融发展现状_第4页
浅谈我国碳金融发展现状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我国碳金融发展现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我国碳金融发展现状  【摘要】碳金融是环境金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环境金融的快速发展,碳金融的市场巨大、成本低廉,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同时,由于中介市场不完善、交易风险因素较多、国际碳交易产业链中地位低下等诸多问题的存在,制约了我国碳金融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培育中介市场、构建有效激励机制、提升碳交易地位等措施势在必行。【关键词】碳金融;中介市场;机制创新引言当前,随着全球低碳经济的快速发展,环保产业与金融市场双向互动,产生了环境金融领域。环境金融已成为优化配置环保资源、促进环保产业发展、提高环保

2、企业效益的有效手段。7所谓碳金融,是指可服务于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一切金融活动,包括直接投资融资、碳指标交易和银行贷款等。随着二氧化碳排放权的商品属性不断加强,碳金融市场也不断成熟。与传统金融不同的是,环境金融是金融业根据环境保护相关产业的需求而进行的金融创新,是对传统金融的延伸和升华。2013年6月18日,深圳排放权交易所正式启动碳排放权交易,成为国内首个运行的强制碳市场。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愈发严重的资源与环境约束下,开展碳金融的相关研究和探讨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一、我国碳金融发展现状及特征碳金融的兴起源自国际气候政

3、策的变化,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京都议定书》两个国际公约框架下开展。目前,我国碳金融市场具有如下特征:一是市场巨大。作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我国的碳金融市场潜力巨大。同时,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也是最大的减排市场提供者之一,自2010年起每年碳交易量超过2亿吨。由于目前我国碳排放权交易的最主要类型是基于项目的交易,因此,我国的碳金融更多是指依托CDM(清洁发展机制)的金融活动。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积极参与碳交易活动,中国的碳金融市场将存在更多商机。二是成本低廉。在发达国家,能源结构的调整、高耗能产业的技术改造和及设备更新都需要高昂的成本

4、,温室气体的减排成本在100美元/吨以上,而若在中国进行CDM活动,减排成本可大大降低。由于巨大碳减排成本差异的存在,促使发达国家企业积极进入我国寻找合作项目。7三是前景广阔。据专家测算,到2020年,中国碳排放量将接近100亿吨,约占世界排放总量的33%。在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今天,“高投入、高能耗、高增长”的粗放型发展模式不具有可持续性,“低投入、低能耗、高增长”的集约型发展模式亟待建立。我国政府历来重视碳减排责任与义务,在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上,我国政府郑重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40%-45%,并作

5、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依照这一目标,我国的碳交易市场和碳金融将有巨大的发展前景,这也为我国在积极参与国际碳金融市场的同时,完善国内碳交易和碳金融市场创造了有利条件。二、我国碳金融发展存在问题尽管我国碳金融发展有诸多优势,但仍存在较多的现实约束,其主要问题如下:一是中介市场不完善。碳金融随着国际碳交易市场的兴起而走入我国的,国内众多企业还未完全认识到其重要性以及其中蕴藏着巨大商机;我国政府及金融机构对碳金融的价值、操作模式、战略意义、交易规则等尚未深入了解;金融实体如投行、PE、交易所等在解决环境问题中的参与度不够。同时,

6、由于CDM机制项下的碳减排额是一种虚拟商品,其交易规则十分严格,开发程序也比较复杂,销售合同涉及境外客户,合同期限很长,非专业机构难以具备此类项目的开发和执行能力。因此,对于我国刚起步不久的中介机构而言,开发、消化能力不足,缺乏可以帮助金融机构进行分析、评估、规避项目风险和交易风险的技术咨询体系。7二是交易风险因素较多。碳金融在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同时,蕴含着巨大的风险,不仅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还包括政策风险和法律风险。当前,包括金融机构在内的市场主体对政策、法律风险缺乏足够的控制能力。在原始减排单位的交易中,政策风险最为突出。这是由

7、于核证减排单位的发放是由专门监管部门依照既定的标准和程序进行认证,即使项目获得成功,其能否通过认证而获得预期的核证减排单位仍具有不确定性。同时,与一般的投资项目相比,CDM项目需要经历更为复杂的审批程序,这导致了CDM项目开发周期比较长,并将带来额外的交易成本。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金融机构的服务支持,带来了较多不可控的风险因素。三是我国在碳交易产业链中处于低端地位。客观来看,碳交易的市场和标准都在国外,我国国内企业缺乏相关经验。同时,由于碳信用协议及其谈判的过程十分复杂漫长,涉及到减排量价格、付款范围和条件、核实成本和收益成本、适用的法律等条

8、款,国内企业大多不具有话语权,议价能力十分薄弱。因此,在全球碳市场的大格局中,中国只是CER(灰色核证减排量)现货交易的单纯卖方,未进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