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我国老年人居家临终关怀现状和对策

浅议我国老年人居家临终关怀现状和对策

ID:6040287

大小:2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12-31

浅议我国老年人居家临终关怀现状和对策_第1页
浅议我国老年人居家临终关怀现状和对策_第2页
浅议我国老年人居家临终关怀现状和对策_第3页
浅议我国老年人居家临终关怀现状和对策_第4页
浅议我国老年人居家临终关怀现状和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议我国老年人居家临终关怀现状和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议我国老年人居家临终关怀现状和对策  摘要:本文在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我国居家临终关怀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旨在为我国老年人居家临终关怀护理的研究提供一些借鉴。关键词:老年人居家临终临终关怀现状中图分类号:R2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3(c)-0245-01临终关怀是一种特殊的卫生保健服务,指有多学科、多方面的专业人员组成的临终关怀团队,为临终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全面的舒缓疗护,以使临终患者缓解病痛,维护临终患者的尊严,得以舒适安宁地度过人生的最后旅程[1]。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慢性非传染疾病的日益增多,临终关怀问题越来越受

2、到社会以及政府的关注。对于现阶段我国国情,居家临终关怀的发展是必然的。居家临终关怀是临终患者在家庭中由社区护理人员定期访视,以家人照顾为主,使临终患者在舒适熟悉的环境中度过人生的最后阶段。我国居家临终关怀起步晚,发展缓慢,本文在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我国居家临终关怀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旨在为我国老年人居家临终关怀护理的研究提供一些借鉴。1我国居家临终关怀现状分析1.1老龄化社会6我国的临终关怀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目前我国临终关怀组织形式主要有三种,即临终关怀专门机构、综合性医院内附设临终关怀病房、居家照料[2]。据统计,到2025年,几乎14%的人口将是老

3、年人,其中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将成为增长非常快的一个群体,这就预示着将有相当一部分的老年人将成为临终患者,生活不能自理[3]。根据李霞,付伟对188位老人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2.6%的老年人渴望获得家庭式的专业护理[2]。1.2资金来源有限在我国现有的经济条件下,想要从政府资金渠道挪出专项经费来发展临终关怀事业,建立没有盈利的关怀病房是相当困难的[4]。不同于国外临终关怀机构有充足的慈善捐款和政府资金支持,我国政府专项资金少,发展临终关怀机构仅靠民间集资和慈善捐款,建立的机构规模较小,又多不以盈利为目的,机构运转困难。鉴于这种原因,以家庭为单位的居家临终模式更有发展潜力。

4、1.3传统文化我国传统文化根深蒂固,儒家思想“仁孝”深入骨髓,“落叶归根”,都让老人选择居家临终,“养儿防老”,传统孝道的教育让老年患者和其家属都希望能在家中与亲人度过最后的一段时光。这种现象在我国较为普遍,是居家临终护理的发展的有效前提。61.4开展临终关怀教育,加强“死亡教育”从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来说,死亡教育几乎不曾提过。而美国的死亡教育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了,相对于我们国家到现在对于死亡话题都是讳莫如深,死亡教育的发展是刻不容缓的。传统上对于死后的世界描述都是极其恐怖的,“地狱”,“阴间”等词汇耳熟能详,从小家长就给孩子灌输鬼怪恐怖的思想,对于死亡更是一种禁忌话题,

5、连谈论都是忌讳的。这种思想上的禁区,必须被打破,不然会成为妨害临终关怀发展的强大敌人。加强“死亡教育”,首先可以提高对于生命的认知,了解生老命死的自然规律,也是临终关怀发展的关键。1.5临终护理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据赵佩英[5]等的调查分析,指出护理人员的不足有临终关怀知识缺乏、缺乏临终关怀的护理培训、缺乏规范的临终关怀护理常规。护士在面对传统死亡观和临终关怀的矛盾存在困扰与迟疑,首先从自身出发,走出传统死亡观念的困境,克服恐惧心理,才能帮助患者和家属,传播现代死亡观念,正确认识死亡的自然规律,平静接受,共同度过。1.6医院模式6由于医院是以营利性为目的,“看病难,看病贵”,成

6、为困扰患者就医的难题。医院现阶段以“治疗”为目的,开展以“关怀”为目的的临终病房只是少数,临终病人在医院相对应只能做一些基础的护理工作,而由于床位的紧缺,很多急需住院治疗的病人却无法及时的得到救助。医院治疗已不能挽救病人生命,且多数病人虽然医保政策能报销一部分但自费部分也承有较重的经济压力。老年患者由于担心给子女增加经济负担,疾病无法医治,也会提出回家休养。而医院病人饱和,医院无法提供足够的床位给临终病人,也多数建议临终病人回家修养。社区卫生服务站正好可以解决这一矛盾,既可较大的降低费用,又可得到家人照顾。2我国开展居家临终关怀的对策2.1创建舒适的环境对于老年临终患者,选

7、择居家临终,对于家中环境熟悉也是一个原因。而家属可以根据患者喜好创造一个良好舒适的居住环境,有利于患者保持较好的心情,与其亲属进行告别。良好的家庭环境能降低晚期临终患者对死亡的恐惧和不安,并有利于家属参与照护患者[6]。2.2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教育多数老年患者受慢性疾病的长期困扰,会产生消极厌世的心态,对于外界事物漠不关心,郁郁寡欢。此时更多的是需要家人的悉心照顾和安慰。护理人员可从帮指导患者家属,注意观察患者的表情变化,从医学的角度,说明生老病死这一自然规律,宽慰患者,多多珍惜与家人相处时间,不要过于悲伤。62.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