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036527
大小:30.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7-12-31
《核类专业本科卓越人才培养探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核类专业本科卓越人才培养探索 摘要:到目前为止,我国仅有三所高校的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参加了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作为参与单位之一,南华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在核类专业学生能力培养方面进行一些积极探索。首先,建立了合理的参加该计划的学生选拔机制,为学生配备学校专业导师和合作企事业单位导师。其次,在教学方面,从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出发对教学方法和过程进行综合改革。此外,深化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更高质量的工程实训机会。关键词:学生选拔;双导师;教学改革;校企合作作者简介:郑波(1983-),男,湖
2、南衡阳人,南华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讲师;屈国普(1964-),男,湖南衡阳人,南华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教授。(湖南衡阳421001)基金项目:本文系南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与改革课题(课题编号:2012XJG21)的研究成果。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6-0022-028我国在2007年开始试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以来,特别是2010年教育部正式启动该计划以来,有诸多学者在“卓越计划”的诸多方面进行了有建设意义的探索。[1-9]
3、也有许多学者就某特定专业的“卓越计划”提出了一些具有特定背景的看法。[7-11]南华大学是国内最早一批开办核类专业的本科院校,具有丰富的核类专业办学经验。本文介绍目前南华大学核工程与核技术本科专业对实施“卓越计划”的一些探索,包括参加该计划学生的选拔、本科生校企导师、教学方法改革等几个方面,以期对开设有核类专业的院校培养优秀的本科生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一、择优选拔学生做好参加“卓越计划”的学生的选拔工作是做好卓越工程师培养工作的重要前提。学生选拔采取高考单列招生、从相关专业大类新生中选拔、从其他专业选拔
4、和通过转专业招生等多种形式。南华大学2012级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验班(以下称“卓越班”)首先从新生中择优录取,这为卓越工程师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对“卓越班”的学生实行“准入、退出”机制。学生入学后,向学生详细介绍“卓越班”的培养计划,允许对“卓越计划”不感兴趣的学生退出“卓越班”;建立学生的综合评价机制,对培养过程中无法达到培养要求的学生实行淘汰;对本专业其他班愿意参加“卓越计划”的优秀学生经综合评价与考核后,选拔补充进入卓越班。二、实行双导师制8为更好地满足核工程与核技
5、术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要求,学校对卓越班学生实行双导师制,分别为学校专业导师和合作企事业单位导师。从第四学期开始,根据具体情况由学院安排具有丰富科研和实践经验的副教授(或硕导)或以上的老师与学生根据各自的要求与兴趣进行双方选择,确定学生的学校专业导师。每位导师可指导该班2~4名学生,实行类似硕士研究生的管理,每周安排固定时间与导师进行学习、学术和发展方向方面的讨论。导师也可根据学生的能力安排一些与具体科研密切相关的任务,使学生得到实际的锻炼,同时也将考核成绩作为学生整个综合评价的重要依据。学生最后一年在合
6、作企业参加工程实践时,专门聘请合作企业高级工程师以上职称人员担任合作企事业单位导师。企业导师直接指导学生在企业参与的工程实践项目和活动,同时根据学生对项目中所承担工作的完成情况对学生进行考核。三、教学体系改革为在教学中落实卓越工程师培养理念、实现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本专业结合自身特点对课程体系研究进行了科学整合,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了系统设计和深入改革。1.系统整合课程体系8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结合原有优势,重点建设“原子核物理”、“核辐射探测”、“核电子学”、“辐射剂量与防护”、“反应堆物理分析”、
7、“核技术应用”六大核心课程,并对专业主干课教学大纲逐步修订,要求明确能力培养目标,扩展教学内容,压缩理论课时,增加研讨及实训内容。例如将一些原有72理论学时的专业主干课压缩为56~64学时不等。课堂理论学时虽然减少,但可采取课程资源上网、摄制教学录像等措施,建立起立体化的教学资源系统,使学生通过课后自学、观看教学录像等方式更好更多地掌握课程的知识点,同时节省下来的学时学分则新增为课外活动项目实训等集中性实践环节,在本环节既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2.教学方法综合改革对卓
8、越班的专业课教学方法进行综合改革,由以理论为主转变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形式,结合教师的科研、工程实践等经历,从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出发,实现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主要的改革措施包括:(1)开展讨论、启发式教学,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时,老师更注重启发引导,提供更多的讨论机会;有条件的课程可以就某几个主题开设讨论课,给学生提供自由发挥、自主学习的机会,启发学生去探究问题,同时也锻炼了学生演讲、展现自我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