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至魏晋六朝士人孤独意识浅谈

春秋战国至魏晋六朝士人孤独意识浅谈

ID:6035400

大小:2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12-31

春秋战国至魏晋六朝士人孤独意识浅谈_第1页
春秋战国至魏晋六朝士人孤独意识浅谈_第2页
春秋战国至魏晋六朝士人孤独意识浅谈_第3页
春秋战国至魏晋六朝士人孤独意识浅谈_第4页
春秋战国至魏晋六朝士人孤独意识浅谈_第5页
资源描述:

《春秋战国至魏晋六朝士人孤独意识浅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春秋战国至魏晋六朝士人孤独意识浅谈  摘要:中国古代的文人墨客在其作品中所展现的价值取向、心路历程以及人生追求给后代读者提供了诸多良益的思索。其中古人士人的孤独意识更开启了我们思寻的空间,是我们需要肃然面对的话题之一。本文按照从春秋战国时期至魏晋六朝的时间顺序,通过对此阶段士人文学作品的解析,以期把其孤独意识作历史性梳理达到脉络清晰。关键词:孤独意识;士人一、引言6孤独是不可避免的,可以说它几乎是人类与生俱来且伴随终生的,它是人作为孤立个体存在所必然遭致的。周国平在《爱与孤独》一文中写道:“孤独是人的宿命,它基于这样一个事实: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世界上一个旋生旋灭的偶然存在,从无中来,

2、又要回到无中去,没有任何人任何事能够改变我们的这个命运。”[1]纵观古时历代,文明的进步总是伴生着人性的禁锢和自由的压抑。在日益摆脱束缚、获得心灵自由和人格独立的同时,自我意识的觉醒与文明所织成的政治网络和屏障的冲突,使人感到个人的渺小和无力。孤独感腾升并日渐溢出。历史上但凡留名的文人墨客,在整个人生历程中大都没能拒绝或从孤独体验这一人类精神的藩篱中走出。因人唯有身处孤独时才能获冷静,才能得以重新审视自身价值并对世事加以评判。孤独已不是生命运动中需要逃避的一种情绪感觉,恰是艺术家从生命底蕴处获取创作的一种力量。而从春秋战国时期至魏晋六朝的士人的们孤独意识尤为典型地反映了这点。二、从

3、文本中解读古代士人的孤独意识不管是“儒家”的“内省不疚”之法,佛教的“禅定静虑”之道,还是老庄的“无为虚静”之学,都无不体现出主题的孤独心境。在漫长的中国古代社会里,在士人知识分子中,庄子的孤独是带有普遍性的。无论是道本体的建构,还是对社会理想状态的追求,乃至主体本身精神的超越,都与孤独的主题精神密不可分。庄子的孤独,主要体现在主体对自身及宇宙的直觉关照。在《庄子.齐物论》中:“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遽遽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6庄子所言的梦境也即是指主体孤独的心境。庄子的关于蝴蝶的梦境

4、,所需的心态和寂静澄明相关,必须在无物涉入的状态之下,方可完成。换而言之主体必须在孤独的心境中方能产生。在庄子的蝴蝶梦中,梦中与梦觉的区别,也恰是融合与分立之间的差别,是主体内心孤独感与被外界介入之间的分别。之于庄子的哲学而言,孤独与自由是惜惜关切的。孤独还有一个极为重要的体现:孤独心态对时间与空间具有超越性,古与今融融相合,成为一体,没有止境,亦没有终始。《庄子·秋水》中就阐述时间的了无止境,无始无终:“证向今故,故遥而不闷,掇而不踱,知时无止;察乎盈虚,故得而不喜,失而不忧,知分之无常也;明乎坦涂,故生而不说,死而不祸,知终始之不可故也”。庄子的“孤独”指向了主体内在纯良、安素

5、、无尘、自由、沉寂的心性状态。他的整个自由的思想体系无疑均是建立在主体孤独精神的基础之上。孤独心灵状态是庄子思想体系的重要部件与基本环节。在中国文学史上,最早具有孤独心态的诗人当数汉代士人屈原。他的孤独意识和情怀对后代影响深远。这位楚国大臣对内主张举贤任能、对外坚持联齐抗秦。但屈原的建议不但没有被采纳,反受到令尹子兰和上官大夫靳尚的谗言伤害,面对官场的暗黑,屈原无力挣扎,终被放逐偏远异地。长期的流放生活给屈原的内心带来了极大的苦痛。《橘颂》“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表达了屈原绝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坚定信仰。在《离骚》中我们可以见出,屈原坚持不懈地艰难跋涉,他虽

6、孤单寂寞,无助无援,6仍不畏艰辛地上下求索,更加显现出屈原伟大的人格魅力和崇高的精神特质。他的孤独虽是和昏君佞臣相对立的,但他的灵魂心性则是与芸芸百姓相向,他的精神魅力影响了后世诸多文人雅士,从而赢得了后世的无尽爱戴和缅怀。《渔父》中:“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这首诗是孤独寂寞心境的最好独白,亦为诗人以孤独引以为豪的宣言。“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他清醒自知的明了自身处境,选择了自沉汨罗。这是时代的悲剧,孤独心态则促成了屈原的伟大和不朽。[2]魏晋六朝士的人体孤独意识,深受汉代屈原孤独心态的影

7、响。造就文人孤独心态的原因大多是其坚守节操志向而不肯同流合污。魏晋六朝之际,士大夫的命运多舛,自然危机感是深入其心的。“竹林七贤”中的阮籍是不得不提及的代表之一。阮籍本有济世之志,报国之向,可其对司马氏统治极为不满,从而以酣饮和旷达来远离黑暗的政治以避祸。他可以大醉六十日而绝文帝之求婚,邻居少妇即便有天仙美色,他可当垆沽酒醉而卧其侧。“时率意独驾,不由路径,车迹所穷,辄恸哭而返”[3]。在阮籍的八十二首《咏怀诗》中,处处充溢着苦闷孤寂的情绪,诗中多次反复出现孤鸟、孤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