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中创造情境探析

数学课堂中创造情境探析

ID:6034135

大小:2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12-31

数学课堂中创造情境探析_第1页
数学课堂中创造情境探析_第2页
数学课堂中创造情境探析_第3页
数学课堂中创造情境探析_第4页
数学课堂中创造情境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数学课堂中创造情境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数学课堂中创造情境探析  摘要:创设具体、生动的课堂教学情境,正是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的一种教学艺术。情境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和价值包括两点,第一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第二是能使学生产生与新知的认知冲突。那怎样的情境被引入课堂才有效?关键词:高中数学;情境;质疑;学生兴趣6平时与同事们聊天,总会听到一句“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听课了,好像自己什么都懂,其实什么都不懂”。这一句抱怨点醒了我:如何把学生吸引到课堂中来呢?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播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的一种教学艺术。”创设具体、生动的课堂教学情境,正是激励,唤醒

2、和鼓舞学生的一种教学艺术。对于创设情境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句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当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这也正好说明情境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和价值包括两点,第一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第二是能使学生产生与新知的认知冲突。好情境如同桥梁建造一样,如果我们把数学情境的“合理性”视为对建筑材料的质量要求,把“问题导向性”看作是对桥梁功能的设计要求,那么,“有效性”则可看作是对桥梁工程质量

3、的总体考虑。那怎样的情境被引入课堂才有效?教材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情境,教师一方面要最大限度的发挥这些情境应有的教学功能,另一方面也要认识到教材所提供的情境不可能适合所有的学生。作为教学组织者,应该具有一定的开发意识,要结合本地和本班学生的实际,设计出具有个性、更加活泼的情境。我觉得可以从五方面来考虑和设计:一、引入典故,创设故事情境法对于高一下册《三角函数》这一章,教师普遍反映难教,学生普遍反映难学。假如弄懂三角函数的性质及它的由来,是否能引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想学呢?于是我是这样引入的:6三角函数(Trigonometric)是数学中属于初等函数中的超越函数的一类函数。它们的本质是任意角的集合

4、与一个比值的集合的变量之间的映射。通常的三角函数是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定义的,其定义域为整个实数域。另一种定义是在直角三角形中,但并不完全。现代数学把它们描述成无穷数列的极限和微分方程的解,将其定义扩展到复数系。它包含六种基本函数:正弦、余弦、正切、余切、正割、余割。由于三角函数的周期性,它并不具有单值函数意义上的反函数。三角函数在复数中有较为重要的应用。在物理学中,三角函数也是常用的工具。sin(正弦)一词始于阿拉伯人雷基奥蒙坦。他是十五世纪西欧数学界的领导人物,他于1464年完成的著作《论各种三角形》,1533年开始发行,这是一本纯三角学的书,使三角学脱离天文学,独立成为一门数学分科。cos

5、(余弦)及cot(余切)为英国人根日尔首先使用,最早在1620年伦敦出版的他所著的《炮兵测量学》中出现。sec(正割)及tan(正切)为丹麦数学家托马斯·芬克首创,最早见于他的《圆几何学》一书中。csc(余割)一词为锐梯卡斯所创。最早见于他1596年出版的《宫廷乐章》一书。1626年,阿贝尔特·格洛德最早推出简写的三角符号:“sin”、“tan”、“sec”。1675年,英国人奥屈特最早推出余下的简写三角符号:“cos”、“cot”、“csc”。但直到1748年,经过数学家欧拉的引用后,才逐渐通用起来。1949年至今,由于受前苏联教材的影响,我国数学书籍中“cot”改为“ctg”;“tan”改

6、为“tg”,其余四个符号均未变。这就是为什么我国市场上流行的进口函数计算器上有“tan”而无“tg”按键的缘故。6故事本身富有情节,趣味盎然,学生听老师绘声绘色的讲故事,自然兴趣浓厚。这就可以使学生怀着浓厚的兴趣在愉悦的心情下,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进一步弄懂三角函数的用处及出处,让学生领会到为什么要学。二、创设纯数学化的情境。创设以认知冲突的思维情境,使孩子沉甸于思索中,从疑问中产生探个究竟的想法。例如:《抛物线》一节的教学中,我是这样引入的:通过课件演示抛物线形成过程,学生观察,然后教师提问前面我们学习了椭圆和双曲线,回忆它们的图像及性质,以及第二定义,我们该如何来定义抛物线呢?这一过

7、程中,通过多媒体演示,激活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寻找规律,让学生自己总结抛物线定义,体验成功的喜悦。像这样,能通过纯数学情境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的,就不要再寻找一些其它的生硬的生活情境,生的精力。这样还能让数学课堂更有数学味。三、创设质疑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质疑是学生动脑的一种表现方式,还是他们善于发现问题、提出疑问和解决问题的形式。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释疑、解惑,而且还要启思、设疑,引导学生在明白旧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