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学习方式在语文教学中应用探究

探究性学习方式在语文教学中应用探究

ID:6033265

大小:2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12-31

探究性学习方式在语文教学中应用探究_第1页
探究性学习方式在语文教学中应用探究_第2页
探究性学习方式在语文教学中应用探究_第3页
探究性学习方式在语文教学中应用探究_第4页
探究性学习方式在语文教学中应用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探究性学习方式在语文教学中应用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探究性学习方式在语文教学中应用探究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研究性学习方式的概念及其意义,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教材内容,运用教学实例,论述了通过研究性学习方式的教学,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提升学生的质疑能力,拓宽学生视野的中学语文教学策略。关键词:研究性学习初中语文教学一、研究性学习方式的概念及其意义所谓的研究性学习就是指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能够通过积极的思考,从而在学习生活中以及社会生活中选择出可供研究的专题,并且采用与科学研究相类似的方法,积极而主动地获得知识,并将获得的知识加以应用的学习过程。在这个知

2、识大爆炸的年代,在这个人才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中,想要更好地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能力求得更好的发展空间,就必须具有接受新知、鉴别新知、掌握新知的能力和技巧,从而更好地适应新的变化、面对新的挑战。除此之外,未来的社会是一个需要不断创新的社会,是一个需要不断去消除各种灾难的社会,是一个需要不断去建设灿烂未来的社会,研究性学习方式有利于人们在遇到问题时寻找出科学的方法和途径。二、研究性学习方式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61.通过研究性学习方式的教学,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

3、在教给学生相关的语文知识的基础上,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6【例1】笔者在进行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繁星》一课教学时,通过“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品读课文,感受情境,揣摩语言”“问题探讨”“熟读课文第3节,力求背诵”这样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的教学过程,教给学生学习语文、欣赏文学作品的一种方法。首先初读(粗读、略读),让学生大概了解作品的内容,然后逐渐深入到“品读”“问题探讨”,最后将自己喜欢的经典句段“熟读成诵”,变化成自己的文学积累,沉淀成自己的文学修养,使这些经典的句、段、章融入自己的作品里乃至

4、自己的精神世界里,从而提升自己的欣赏水平、写作水平和做人准则。尤其是在问题探讨环节,研究性学习方式更体现了其优势所在。在《繁星》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笔者通过设置的几个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和深度探究。1.作者所描写的繁星,是否都是作者看到的实景?2.把实景和作者的联想和想象用不同颜色的笔画出来,加以区分,然后再仔细地读一读,感受作者的心情,最后用自己的话简单概括一下“我”在舱面上仰望星空时的奇妙感受。3.想一想,在作家的笔下,繁星为什么能这么多姿,这么富有生命力?(提示:观察细致、

5、感悟细腻、童心犹在、运用多种修辞、借助联想和想象等)4.如今,你仰望星空,又有什么新的感受?5.温总理的《仰望星空》有谁读过,其意境与此有什么不同?笔者通过以上研究性学习方式的教学,可以在教给学生语文知识的同时,教给学生一个赏析作品的方法,那就是:在赏析一部作品的时候,一定要多提出问题、多思考、多研究,才能多发现、多总结、多收获。除此之外,还要使学生学会举一反三,通过一部作品联想到与此类似的相关作品,对比学习。【例2】在进行《冰心诗三首》的教学时,笔者又通过研究式学习方式教给了学习诗歌的一般品读方法:把

6、握诗歌的形象,体会诗歌的语言,通过联想领悟诗歌的思想感情和哲理。2.通过研究性学习方式的教学,提升学生的质疑能力探究式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认识事物,重在探求事物的过程,而不是只关注结果。要想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通过自主学习不断地提高学习能力,培养其良好的个性,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一定要为学生提供一个比较宽松的学习环境,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必备的条件,并引导学生积极而主动地去学习、探索。6【例1】笔者在进行《“诺曼底”号遇难记》一课教学时,针对“哈尔威船长勇于决断,沉着指挥,忘

7、我救人,在死亡面前成就了一个伟大的英雄形象,最终救出了众人而自己以身殉职”这样的情节指导学生展开讨论:在紧急情况下,船长哈尔威是如何果敢地指挥救人的?他为什么不自救?多数人在面对这样的灾难时,会如何处理?通过讨论,学生们不仅对船长的行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加深了对《“诺曼底”号遇难记》这部作品主题的理解,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对课文的看法更加全面、深刻。与此同时,学生也在讨论的过程中提升了质疑能力。【例2】笔者在进行《孔乙己》一课教学时,针对结尾处“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中的“大约”和“

8、的确”两个矛盾词语出现在一句话中展开讨论:这样的矛盾词语同时用,是否是病句?鲁迅为什么将这两个词同时用在这里?通过激烈的讨论,学生们各抒己见,最后得出结论:孔乙己既然是个可有可无的小人物,那就没有什么人去关心他的死活,谁又能确切地知道他是死是活呢?通过讨论总结,使学生通过由提出质疑到达成共识的过程,感受并学会用研究性学习法学习语文。6【例3】笔者在进行《散步》一课教学时,针对“母亲要走大路”,因为“大路平顺”,而“儿子要走小路”,因为“小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