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031092
大小:36.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7-12-31
《我国公共就业服务中问题和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我国公共就业服务中问题和对策 [摘要]本文从社会政策学的视角来审视当前中国的公共就业服务,分析当前公共就业服务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探讨在社会管理创新背景下构建新型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的途径和方法,以期促进公共就业服务质量的改善。[关键词]公共就业服务;社会管理创新;社会政策学;就业政策;民生[中图分类号]F24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426(2013)08-0064-04随着中国市场化改革的持续推进,原先由政府统包统分的就业模式已经转型为市场调节的就业模式。在市场经济中,政府通过建立和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向
2、劳动者、企业和其他用人单位提供信息发布、职业介绍、职业指导、人事代理、培训与创业服务、就业和失业管理等公共服务,从而提高社会就业水平,促使社会公平公正。一、社会管理创新视野中的公共就业服务(一)社会管理创新与公共就业服务概述13所谓社会管理创新,是指“在现有的社会资源和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引入新的社会管理理念、知识和方法,对传统的社会管理模式及管理方法进行完善,从而构建新的社会管理机制,更好地实现社会管理目标的活动。”[1]从社会政策学的角度来看,社会管理创新的直接目的是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最终目的是实现社会的善治。从全球化的背
3、景看,社会管理创新是世界范围内波澜壮阔的公共管理改革运动在中国的具体实践。从社会政策学的角度而言,公共就业服务(PublicEmploymentService)是政府以促进社会公平就业和人力资源的充分利用为目的,面向全体劳动者提供的、满足人们基本就业需要的公共服务。国际劳工组织第88号《职业介绍所组织公约》第六条将公共就业服务总结为五个方面的内容:(1)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2)促进劳动力跨职业、跨地域、暂时性跨地域和跨国流动;(3)收集、分析与发布各种就业信息;(4)协同管理失业保险和失业救济,实施帮助失业者的其他措施;(5
4、)协助其他组织编制促进就业的社会和经济计划等。(二)社会管理创新与公共就业服务的关系工作是大部分人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我们从事什么样的工作,获得工资收入的多少和我们的工作地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是什么样的人。工作深深地影响着每个人的福利,并以各种方式深深影响着我们的心理感受。[2]可以说,工作(或就业)问题不仅关涉到经济发展和社会公正,更影响着千家万户的幸福生活。从社会政策学的角度来讲,公共就业服务与社会管理创新在以下三个方面是一致的:13首先,从治理的角度来看,社会管理创新的主体是包括政府组织、市场组织和社会组织在内的多
5、元化主体,它们是一种合作伙伴关系。现代公共就业服务的主体是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社会伙伴、其他政府机构和私人就业服务机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不得不与他人合作或者与大量其他组织建立分包合同的关系,或合作伙伴关系。[3]其次,从管理客体或者服务对象来看,社会管理创新必须关注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各种热点、难点问题,其中就包括劳动者就业和失业的问题。公共就业服务的对象主要是城乡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的职能是向城乡所有劳动者提供公益性就业服务,对就业困难群众提供就业援助,对用人单位提供招聘服务,对就业和失业进行社会化管理,对用人单位和
6、劳动者提供基本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务代理等。13再次,从价值目标来看,社会管理创新的落脚点是要更好地回应基层社会问题,解决民生问题。这就要求政府不断强化其在提供公共福利中的责任和角色,建立一个既能为民众提供基本的经济福利和收入保障,又能提供各类“个人导向”的具体服务的完善的社会保护体系。[4]对劳动者来说,工作(或就业)是最大的民生问题。公共就业服务的目标是提供满足劳动者就业需要的公益性服务,以促进就业为直接目的,以实现平等的就业权为价值目标。因此,就业问题不仅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还关系到社会公平的实现以及国家的稳定与
7、可持续发展。公共就业服务可以被视为是社会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政府进行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二、中国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的建设回顾劳动力市场就是从历史转型过程中重新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公共就业服务是劳动力市场发展的产物,在我国经历了劳动服务公司、职业介绍所和再就业中心、公共就业服务制度化和体系化三个发展阶段。(一)就业体制改革摸索阶段的劳动服务公司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大批知识青年陆续返城,加上1300万农民进城就业,给城镇就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当时,政府劳动部门的主要职能是用行政手段调配和管理劳动力,我国还没有一个覆盖广
8、泛、专门从事公共就业服务的机构体系。于是,劳动服务公司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力市场中介组织在安置城镇待业青年、作为城镇劳动力“蓄水池”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131982年,当时的劳动人事部门颁发了《关于积极试行劳动合同制的通知》,目的是打破“大锅饭”、“铁饭碗”。搞活固定用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