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6027021
大小:2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12-31
《山东省蓝黄两区实施产业协同发展战略理论基础和具体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山东省蓝黄两区实施产业协同发展战略理论基础和具体对策 【摘要】蓝黄两区都处于山东沿海,并且蓝色经济区又包含黄河三角洲的多数县区,蓝黄两大经济区是十二五规划期间山东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应让蓝黄两大战略在未来的区域发展中做到优势互补、实现良性互动,发挥协同效应。针对两区协同发展中的制约因素,提出科学定位政府角色、强化基础设施的一体化建设和基于各地比较优势构建合理产业链等具体对策。【关键词】产业集聚;产业协同;资源共享2009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表明黄河三角洲地区的
2、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2011年1月,国务院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这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蓝黄两大经济区成为十二五规划期间山东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推动两区产业协同发展更是意义重大。一、蓝黄两区实施产业协同发展战略的理论基础6经济学家对产业集聚与协同问题的关注有很长的历史,不同的流派和学科从不同的视角进行过研究,并形成了不同的产业集聚理论。总的来看,对产业集聚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较强影响的有新古典经济学、区位理论和新经济地理学等。①新古典经济学对产业集聚的研究:一个世纪
3、以前,新古典经济学家马歇尔就阐述了存在外部经济与规模经济条件下产业集聚产生的经济动因,他被认为是第一个阐述产业集群理论的经济学家。②区位理论对产业集聚的研究:冯·杜能(VonThunen)的“孤立国”理论主要研究单一运输因素,并以运输因素确定其配置定向;二战后,各种规划模式、空间相互作用模式、网络和扩散理论、系统论及运筹学思想与方法的应用使区位论发展快速,对区域经济运行的动态性、总体性研究促使地域空间结构理论、现代区位论逐渐形成。③新经济地理学对产业集聚的研究:代表人物克鲁格曼建立了一个两区域两部门模型的
4、“中心—外围”模型和动态的多区域模型,来解释当空间结构均衡时动态的力量确实趋于形成沿地形大概等距离分布的集聚点(城市)。6近些年国内外对协同发展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互动理论、融合理论等,又延伸到区域经济研究方面:如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基本理论、条件、障碍以及国内外经验借鉴和相关实证分析;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新机制、区域经济合作和联动的内涵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等;产业融合的界定、动因、过程以及实证研究等。因此,协同发展的相关研究大都是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注重探求以协同发展的方式促进区域经济互动或产业融合发
5、展,这是在竞争与合作共存时代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在产业集聚与产业协同理论的发展中,现代又结合了区域产业结构的空间规律理论。根据经济学的相关理论,蓝黄两区通过统筹配置要素资源,有利于实现资源共享、区际互动、优势互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行政成本;通过正确制定蓝黄两区产业协同政策,有利于实现经济整合与产业分工,培育山东省新的经济增长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二、蓝黄两区实施产业协同发展战略的制约因素黄河三角洲位于渤海南部黄河入海口沿岸地区,包括山东省的东营、滨州和潍坊、德州、淄博、烟台市的部分地区,总面积2.6
6、5万平方公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主体区范围包括山东全部海域和青岛、东营、烟台、潍坊、威海、日照6市及滨州市的无棣、沾化2个沿海县所属陆域,海域面积15.95万平方公里,陆域面积6.4万平方公里。蓝黄两区都处于山东沿海,并且蓝色经济区又包含黄河三角洲的多数县区。蓝黄两区具有较好的协同发展的区位优势与产业基础,但仍然存在一些制约因素。(一)产业趋同,产业互补性不强多年以来,蓝黄两区的核6心城市均各自为战,城市发展目标相似,在产业政策上追求大而全,均强调“一个都不能少”,存在划地为牢和“地方保护主义”,相互
7、之间争资源、争项目、争投资等过度竞争和封闭竞争严重,导致重复建设、产业结构趋同,导致一些城市的资源优势与区位优势没能协同发挥,未能形成区域整体的竞争能力。(二)意识落后,利益协调机制不健全目前,大经济区理念和意识尚未形成,各行政区域之间的竞争远大于合作,产业协同发展程度低,协作机制尚不健全,缺少有效地调控手段,对项目审批、调度、推进等缺乏对应的权效结合的职能管理部门。海洋经济、高效生态、资源环境等共同开发与管理的深层次机制尚未形。(三)产业链脆弱,产业联动动力不足产业链是产业协同发展的重要基础。然而,产业
8、结构的趋同使得山东省蓝黄两区内内各城市之间无法形成合理充分的产业链条,仅有的几个产品的价值链也十分单薄。蓝黄两区内的大城市对地域经济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不强,缺乏区域内强大的产业链,没有形成紧密的分工协作关系。(四)管理低效,基础设施协同程度低目前,在蓝黄两区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以机场、轨道交通、铁路、公路、港口等交通为主的基础设施,但是补偿机制不够合理,还没有形成具有效力的统筹管理机构,来科学谋划和综合协调蓝黄这两个区域的基础设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