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的学习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使用

“讨论的学习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使用

ID:6014239

大小:31.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7-12-31

“讨论的学习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使用_第1页
“讨论的学习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使用_第2页
资源描述:

《“讨论的学习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使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讨论学习法”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使用【摘要】:新课程倡导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特征的学习方式,而讨论的学习方法正体现了这一特征。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讨论,是教师普遍采用的体现合作教学思想的教学策略,也是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方式。有效地组织、指导学生围绕学习课题进行讨论,能够使学生相互交流、互相启发、集思广益、共同发展,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情绪,培养学生钻研问题的能力。【关键词】:课堂讨论教学方式课堂气氛教学环节【正文】新课程倡导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特征的学习方式,而讨论的方法正体现了这一特征,所以倍受青睐,被很多

2、教师采纳运用,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课堂上组织学生讨论,是教师普遍采用的体现合作教学思想的教学策略,也是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方式。但就我所听所见与所授的一些“课”而言,我们对“讨论学习法”的认识与理解有待提高和再认识,“讨论的学习方法”在课堂中如何使用呢?第一、明确讨论的主体讨论的主体是“谁”?从新课程的理论来讲,这是个简单的问题,大家都会说是“学生”。是的,是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体,理所当然是讨论的主体,这不用质疑。可是在具体的实践中,经常的,我们是这样做的:老师提出问题,接着是学生回答,然后又回到老师,再指向学生,直到有某个学生的回答和老师“口袋里的答案”相符合为

3、止,这一环节的师生讨论才算结束。然而,那些与“答案”不相符合的回答往往会被忽略甚至被漠视。这样的教学模式很常见,这样的课很容易进行得热热闹闹,如果发言的学生再多几个,大家便很容易理解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其实,并非如此。在整个教学中,教师都是在学生中找自己的答案,找自己设计的环节的“跳板”;在努力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左右”学生思维,牵引学生思想。此课堂归根到底还是以教师的设计为主体,以教师的思想思路为中心。假设我们没有忽略那些与“口袋里的答案”不相符合的回答,而是把这些“言论”都拿出来,让学生们自己去对比、发现、判断、讨论,也许这个过程会使你的问题自然而然地解决,

4、甚至会有出乎意料的收获。让讨论真正的在学生之间进行,让学生相互交流个人看法,相互探讨,相互启发、相互学习,这才是“讨论”的意义所在,让学生的思想成为主体,这才是真正的以学生为主体。第二、慎于选择讨论的内容当然,一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都可以是课堂讨论的内容,但是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要讨论解决呢?在听课时我们也发现,有的教师为了追求讨论的形式,几乎什么问题都让学生讨论。比如:一节课上,一位教师在教学完长方形的面积公式S=ab,然后发动学生讨论:如果已知S和a,如何求b;如果已知S和b,如何求a?我想,这样的问题学生能够独立解决,所以也就没有必要让大家再“热闹热闹”了。事实也是这样,因为

5、问题太过于简单,一些调皮的学生就借此机会在那里做鬼脸,故意捣蛋。其实,也不是什么问题都要讨论,而是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当学生产生疑虑的心理状态时或主动提出有探讨价值的问题时,要及时讨论。具体说来:思考出现困难时、意见发生分歧时、解决问题的方法多样时、知识需要拓宽时,最好都能安排讨论。如果我们为了体现新课程的理念,一味地追求、模仿讨论的话,也就有悖新课改的初衷。更何况,什么问题都要大家一起解决,会给一些不爱思考的同学造成依赖甚至养成惰性,这就有点得不偿失了。所以,我们要慎于选择讨论的内容,设计一些真正值得讨论的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来讨论。反之,讨论就失去了价值。第三、选择恰当的讨论

6、形式在发动讨论时,我们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讨论的内容,选择恰当的讨论形式,如:小组讨论、同桌讨论、轮流讨论等。小组讨论是在课堂中采用较多的形式,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小组讨论不是小组闲聊,也不是听到讨论的“指令”就大伙把头凑到一起嘻嘻哈哈,更不是由几个少数人主宰的意见发表会,真正的小组讨论应该是一种实质性的交流,小组讨论不是停留在形式上的一种“假讨论”,而是确实起到交流思想、丰富见解的作用,学生通过讨论的确实解决了问题或者产生了新的认识。教学中应杜绝“假讨论”形式,“假讨论”不可取。不一样的教学目标,不一样的讨论内容,甚至不一样的授课,都有着不一样的讨论形式,选择恰当的形式,选

7、择有价值的问题,真正让学生自己讨论解决,这才是讨论教学法的真正目的。它可以培养合作精神、集思广益、相互启发、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情绪,培养学生钻研问题的能力。讨论虽然可以促使学生在相互发言中获得一些新知识,但这些知识往往是零碎的,有些缺乏系统性,因此,在讨论结束时,教师应该给予总结与评价。教学环节不在于数量上的丰富多彩,也不在于形式上的五花八门,更不在于气氛上的热热闹闹,而在于实实在在地让全体学生在讨论中获取知识,提高学习能力,使学生达到共同发展的目标。参考文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