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999858
大小:34.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7-12-30
《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探析 【摘要】在社会就业供求总量矛盾和结构化矛盾并存的背景下,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显得日益突出。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然而,“就业”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时点上的概念,“就业率”只能简单地反映高校就业工作某一阶段“量”的成果,无法对就业的“质”进行评价,简单以“就业率”来衡量大学生就业情况是不客观、不全面的。为此,本文将以“就业率”为基础构建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并从学生、高校和企业三个视角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关键词】就业质量评价高校毕业生一、问题的提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不断增加,教育产业化的不断推进,大
2、学毕业生人数日益攀升。在社会就业供需总量矛盾和结构化矛盾并存的背景下,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显得更加突出。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699万人,相比2003年的212万人,短短7年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增加了两倍多,但大学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和就业岗位的供需比率均呈逐年下降趋势,就业工作压力进一步增大。12自1999年起,国家教育部开始统计和公布直属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并将“一次就业率”作为评价部属高校工作成果的重要指标,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高校和社会更加关注和重视毕业生就业问题,推动了毕业生就业“量”的增加。然而,“就业”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时点上的概念。“就业率”只能简单地反
3、映高校就业工作某一阶段“量”的成果,无法对就业的“质”进行评价,简单以“就业率”来衡量大学生就业情况是不客观、不全面的。同时,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不仅是反映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也直接关系到高校的社会声誉和生源质量,同时关系到高校的持续、健康、协调、快速发展;对企业而言,毕业生就业满意度直接影响着学生上岗后的工作热情、积极性和个人潜力的发挥,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员工稳定性。因此,需要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体系做重新的规划。二、国内外关于就业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评述12欧洲基金会认为对就业质量的评价应包含职业和就业安全、健康和福利、工作和非工作生活的和谐、技术发展等四个方面
4、。Beatson(2000)通过反映劳动、回报关系的经济契约内容和反映雇主、雇员关系的心理契约内容来衡量就业质量。Brisbois(2003)运用与欧洲基金会相似的就业质量指标(健康与福利、技能开发、职业及就业安全、工作满意度等)对美国、加拿大及欧盟国家的宏观就业质量进行了比较分析。Morton(2004)运用10个指标对加纳的微型和小型企业的就业质量展开研究,指标包括安全和健康、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劳资关系、学徒剥削、保税和童工、薪酬、工作时间和休假、男女机会均等、职业安全、社会保险等。因此,国外对就业质量的评价指标多数偏向于“人本关怀”,大部分指标倾向于测量工作单位对职工的
5、福利、安全与待遇情况。12程蹊和尹宁波(2003)指出质量的层次可从就业环境、生产效率、经济生活三方面来界定,着眼点是劳动者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将就业质量的微观表现与宏观表现有机结合起来,突出了就业质量的宏观层面内涵。叶金珠(2006)将就业质量具体化为客观评价指标和主观评价指标两类,客观评价指标包括就业情况和工作收入,主要反映现在是否在业和目前的月收入情况;主观评价指标包括工作满意度和才能发挥程度,主要反映就业者对工作收入、工作单位人际关系、所干工种的满意度及其对自身才智发挥程度的评价。柯羽(2007)在评价高校毕业就业质量时,考虑了毕业生的就业率、供需比、薪金水平、就业结构、社
6、会认可度等多方面的指标。周少斌(2008)认为就业质量的内容包括薪酬、工作时间、工作环境、工作稳定性、专业对口度、岗位适应度和发展前景、福利和社会保障状况以及劳资关系等。因此,国内学者对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运用更加灵活,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研究内容和需要做出调整,适用性较强。因此,大学生就业质量是一个衡量大学生在整个就业过程中就业状况的综合性概念,一切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都会制约大学生就业质量的提升。从微观角度审视,大学生就业质量包括大学生就业机会的可获得性,即从数量上衡量的大学生就业率;大学生就业岗位的特点,即工作收入、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工作环境;大学生就
7、业的主观满意程度,即工作的稳定性、专业的对口性、劳动关系的和谐性、发展前景和社会保障的完整性。从宏观层次上探析,大学生就业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政府、社会和经济发展状况的制约,大学生就业质量的提升不只是个体奋斗的结果,更是政府和社会努力的目标。三、构建就业质量评价体系的原则1、客观性与全面性相结合12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构建必须秉持客观性的原则,评价的数据要真实可靠,可以核查和验证,评价体系中指标的设计应忠于工作目标,不仅要体现目标的整体优化,而且要如实地反映客观的内容。当前,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