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时期高句丽的封国地位

两汉时期高句丽的封国地位

ID:5993467

大小:297.88 KB

页数:8页

时间:2017-12-30

两汉时期高句丽的封国地位_第1页
两汉时期高句丽的封国地位_第2页
两汉时期高句丽的封国地位_第3页
两汉时期高句丽的封国地位_第4页
两汉时期高句丽的封国地位_第5页
资源描述:

《两汉时期高句丽的封国地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2004年12月中国边疆史地研究Dec12004第14卷第4期China’sBorderlandHistoryandGeographyStudiesVol114No14两汉时期高句丽的封国地位李淑英耿铁华公元前37年高句丽在汉玄菟郡高句丽县建国时,高句丽人已经在西汉郡县制的管辖之下生活了70多年。高句丽王被王莽政权贬为侯,说明其在西汉末为王国,东汉光武帝复其王号,也证实了高句丽在两汉时期的封国地位。随着高句丽的发展,东汉时期高句丽曾侵扰辽东、玄菟、乐浪等地,但这都属于边郡地方的冲突,高句丽作为边郡封国的地位没有改变。关键词两汉高句丽封国作者李淑英,通化师范学院历史系副教

2、授;耿铁华,通化师范学院高句丽研究所教授。地址:吉林省通化市师院路,邮编134002。一西汉元帝建昭二年(前37),邹牟(一云朱蒙)率众在卒本(今辽宁省桓仁县城附近)立都建国,号曰高句丽。卒本当时属汉玄菟郡高句丽县管辖,高句丽人以汉县之名为国名。很显然,这是一个汉代边疆郡县之内的地方政权,并非后世的独立性国家。我们在研究高句丽建国以及社会性质、地位、发展、影响等问题时,都要充分注意到这一地域的政治管理问题。首先,我们注意到,在高句丽建国之前,这里已经过汉玄菟郡高句丽县管理长达70年之久。这里的汉人、高句丽人及其他民族之人都已是西汉王朝的编户齐民。《汉书·武帝纪》载:元封

3、三年(前108)夏“,朝鲜斩其王右渠降,以其地为乐浪、临屯、玄菟、真番郡”。同书《地理志》载“:乐浪郡,武帝元封三年开⋯⋯玄菟郡,武帝元封四年开。”此朝鲜原本为箕子所封之朝鲜,汉初,燕人卫满取代箕子后人的统治成了卫氏朝鲜的统治者,管理着朝鲜半岛北部地区。由于朝鲜王右渠违背汉王朝的规定,且与匈奴相勾结,于是汉武帝“东伐朝鲜,起玄菟、乐浪,以断匈奴之左臂;西伐大宛,并三十六国,结乌孙,起敦煌、酒泉、张掖,以鬲羌,裂匈奴之右肩”。①玄菟郡所设时间《武帝纪》与《地理志》前后相差一年。一种说法是乐浪、临屯、真番三郡设置在前,而玄菟郡则晚一年。另外一种说法认为“元封三年”是指朝鲜降

4、服于西汉的时间,而非①《汉书》卷73《韦贤传》。—62—两汉时期高句丽的封国地位指全部四郡设置时间。①玄菟郡初治沃沮城(今朝鲜咸镜南道咸兴一带),管理范围包括朝鲜半岛北部和我国吉林、辽宁两省东部地区。汉昭帝始元五年(前82)“,罢临屯、真番以并乐浪、玄菟,玄菟复徙居句骊。自单单大岭以东,沃沮、秽貊悉属乐浪”。②《汉书·地理志》记玄菟郡下领三县:高句丽、上殷台、西盖马。郡治高句丽县,学者考证在今辽宁省新宾县永陵附近的汉代土城③应该是可信的。从最初郡治沃沮城向西北迁至高句丽县,玄菟郡的统治中心内迁。从客观上讲,是加强了对高句丽人聚居地区的统治和管理。汉中央派遣官员来郡县,管

5、理地方上的政治、经济、军事事务,诸如管理户口、征兵、税收、生产、稳定社会秩序等。经过70年的统治,汉代的封建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文化的影响,在玄菟、乐浪地区已经深入人心,广大汉族、高句丽族、秽貊族等居民,作为汉王朝的百姓,已经完全适应了汉代封建制度管理下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只是在生活习俗、语言、信仰祭祀等方面还保持着原有民族的特点。其次,汉武帝设四郡之时,高句丽人已经在浑江、鸭绿江流域生活了不短的时间。尽管学者们在高句丽民族起源的研究方面还存在着分歧,但都注意到《逸周书·王会篇》所记成周之会,居北方台正东的高夷。孔晁注云“:高夷,东北夷高句丽。”刘子敏先生认为“高

6、夷是高句丽人的先祖”。④这一结论尚有待证明,但高句丽与“高夷”有关系是不应忽视的。分布在辽东地区浑江、鸭绿江流域的青铜时代至汉代的考古学文化,应该是高句丽人建国前的文化。1997年5月—1999年10月,通化市万发拨子遗址考古发掘的情况进一步证明了这一点。⑤魏存成先生认为“:高句丽县的命名,很明显是借用了原高句丽族的名称。”⑥也可以说汉王朝在玄菟郡内设县时,注意到高句丽族人聚居的情况,才以高句丽民族之名为玄菟郡下之县名,这也充分反映汉武帝时期对边疆民族的宽容政策。汉武帝设四郡前后,高句丽人还处在原始部落的生活状态之下。据《三国志·高句丽传》记载:高句丽“本有五族,有涓奴

7、部、绝奴部、顺奴部、灌奴部、桂娄部。本涓奴部为王,稍微弱,今桂娄部代之”。晚出的《后汉书·高句骊传》因袭这一说法“:凡有五族,有消奴部、绝奴部、顺奴部、灌奴部、桂娄部。本消奴部为王,稍微弱,后桂娄部代之。”其中“消奴部”乃“涓奴部”之误写,内容是一致的。《三国志》成书于西晋,陈寿对于北方高句丽有相当的了解,率先为之立传。“本有五族”可上溯到高句丽建国之前,而“今桂娄部代之”则应指西晋之时。李贤注《后汉书》认为,高句丽五部“:一曰内部,一名黄部,即桂娄部也;二曰北部,一名后部,即绝奴部也;三曰东部,一名左部,即顺奴部也;四曰南部,一名前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