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时期官吏的致仕制度

两汉时期官吏的致仕制度

ID:34635412

大小:266.31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3-08

两汉时期官吏的致仕制度_第1页
两汉时期官吏的致仕制度_第2页
两汉时期官吏的致仕制度_第3页
两汉时期官吏的致仕制度_第4页
两汉时期官吏的致仕制度_第5页
资源描述:

《两汉时期官吏的致仕制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网络出版时间:2011-3-110:54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33.1345.g4.20110301.1054.015.html第24卷第2期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3月Vol24,No2JournalofWenzhouUniversity·SocialSciencesMar,2011两汉时期官吏的致仕制度12张艳玲,李锋敏(1.兰州市博物馆信息资料部,甘肃兰州730030;2.兰州城市学院文学院,甘肃兰州730070)摘要:我国先秦时期就已经存

2、在官吏致仕的现象,西汉时期官吏致仕制度正式形成。致仕制度既是汉代官吏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汉代养老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汉代官吏致仕的主要原因是高龄导致的身体状况不佳。汉代官吏致仕,形式上是主动退休,实质上是在礼俗和制度约束下的被动退休。汉代官员致仕后回家养老的基本费用得到保障,保证其晚年生活无后顾之忧;而且很多官员受到政治礼遇,可以继续发挥余热。汉代官吏致仕后死亡时也享有一定的丧葬待遇。关键词:两汉;官吏;致仕制度中图分类号:K23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3555(2011)02-0091-06

3、DOI:10.3875/j.issn.1674-3555.2011.02.016本文的PDF文件可以从xuebao.wzu.edu.cn获得目前学界关于两汉时期官吏致仕制度的研究还只是凤毛麟角,并且很少有系统的论述,如张[1]为民只是论述了汉代官吏致仕后的待遇,关于汉代官吏致仕需要哪些条件并无提及;王文涛详细论述了汉代官吏在七十岁时致仕的条件及这一事件的历史演变,对汉代官吏致仕后的待遇则语[2]焉不详;邹锦良、袁礼华在关于西汉时期人事行政管理的综述中,简单地提到了两汉时期存在[3]官吏致仕这一历史事实;还有的学

4、者直接以两汉社会保障制度为论题进行研究,偶有涉及官吏致仕制度的,但也只是点到为止,如王孝俊从现代保障学角度及国家层面对汉代官吏致仕后的待[4]遇做了简要概述。鉴于此,作者旧题重拾,试着对两汉时期官吏的致仕制度做一详尽、系统的论述。一、“致仕”现象的出现和“致仕”制度的形成历代统治者为了巩固其统治地位和维护自身利益,往往会制定官员退休养老的政策和礼仪,使他们得以终养天年,免除在职时的后顾之忧而尽力为统治者服务。“退休”一词出现较晚,最早见于唐代文献。唐朝武元衡《酬李十一尚书西亭暇日书怀见寄[5]3567十二韵之作

5、》:“时景屡迁易,兹言期退休。”唐朝韩愈在其《复志赋》的序言中有言:“有负[6][7]薪之疾,退休于居,作《复志赋》。”“我国古代的退休制度,仅仅限于官吏。”因此,退休有离职还禄、辞官于朝和回家颐养天年之意。退休在古代的主要称谓有:“致仕”、“致事”、“致政”、“悬车”、“乞骸骨”、“乞归”、“引退”、“告老”、“请老”和“归老”等,其中“致仕”的说法最为常见。收稿日期:2010-10-13基金项目:甘肃省社会科学基金作者简介:张艳玲(1982-),女,河南孟州人,助理馆员,硕士,研究方向:秦汉史92温州大学学

6、报·社会科学版(2011)第24卷第2期“致仕”这一名词早在我国先秦历史文献中就有记载。《春秋公羊传》云:“退而致仕。”注[8]曰:“致仕,还禄于君。”可见,致仕有交还权利于君王之意。《礼记·曲礼上》亦云:“大夫七[9]十而致仕。”注曰:“致其所掌之事于君而告老。”可见在我国先秦时期就已经存在着官吏致仕的现象。一般认为:秦汉以前,官吏致仕和关于官吏致仕的规定只是一般的现象或礼俗要求,未成[3]定制。目前,大多数学者对致仕制度肇端于西汉持基本相同的观点。汉代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进一步加强时期,在这一时期

7、官吏致仕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备的人事管理制度。汉代对致仕官员的年龄、身体条件和致仕后的待遇等方面问题已经有了具体、详尽的明文规定。“正是这一制度的普遍推行,新旧官员不断新陈代谢,才保证汉代[10]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和政治、经济等方面的蓬勃发展。”二、两汉时期官吏致仕的条件[5]2489“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这是唐朝伟大诗人杜甫在《旅夜书怀》中因论事谏政得罪朝廷而被罢官后的一句牢骚话。然而,“官应老病休”一语却真实地道出了古代官吏致仕确是因老或因病所致这一实情。那么在两汉时期官吏致仕时须具备何种条件?汉朝官

8、吏致仕最重要的限制条件就是年龄。《礼记·曲礼》说:“大夫七十而致事。”汉朝官员的致仕年龄一般规定为70岁,为何定作70岁,《白虎通德论·致仕》条释道:“七十阳道极,[11]39耳目不聪明,跂踦之属,是以退去避嫌者。”意为官员年过七十,年老体弱、听力减退、视力下降和腿脚不灵便,很难胜任治国安邦的责任,因此只得致仕回家养老。同时老年官吏为君主服务了大半辈子,按礼制也应辞官回家以安享晚年。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