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984828
大小:41.5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7-12-30
《《谣言》现实回应和其对策建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谣言》现实回应和其对策建议 摘要:自微博客等网络技术新应用诞生以来,每天裂变式滋生的网络谣言频繁引发网内外群体性事件。美国著名学者桑斯坦曾在《谣言》一书中阐述了网络谣言传播与治理的规律,这些规律在北京市的现实中得到了验证与完善。从理论与现实两方面来看,北京乃至全国在治理网络谣言方面应当提高微博行业准入门槛、探索谣言预判模型、推广政务微博辟谣指南、健全谣言群防群治机制。关键词:微博准入;谣言传播预判;辟谣指南;谣言防控中图分类号:D63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7168(2013)03-0055-06谣言自古有之,见多不怪。网络谣言却是一种新生事物,微博、论坛等自媒体诞生以前
2、任何谣言都不可能瞬间“秒杀”上亿公众,而现在成为了现实。如何应对这一现象,理论界与实务界看法不一,理论界大多提倡顺其自然,实务界则大多呼吁严刑酷法,而卡斯·R·桑斯坦这位兼具理论与实务双重身份的学者型官员却通过《谣言》一书开辟了一条全新的治谣之路。一、《谣言》的观点概述18哈佛大学法学院教授卡斯·R·桑斯坦院士在就任奥巴马政府信息与规制事务办公室主任时,曾出版《谣言》一书,该书以大量学术成果与实务经验为论据,全面论述了谣言传播的规律、辟谣失败的原因以及谣言治理的路径,得出了许多意料之外却又情理之中的观点。(一)谣言+从众流瀑+群体极化=非理性行为关于谣言的传播规律。桑斯坦指出人们通常会怀疑
3、一则谣言,但当他们看到网络中越来越多的人转发或评论这则谣言时,他们会慢慢改变自己的想法,这就是“从众流瀑”。“当不给人们看别人的判断而让他们做出自己的判断时,人们犯错的概率低于1%。但是当面临支持错误答案的群体压力时,人们的出错概率为36.8%”[1](p48)。同时,他还认为讨论会使信念相似的信谣者更倾向于采用激进的行为来反击那些否定谣言的群体,即“群体极化”现象。“在受到自发的社会网络支持的恐怖组织里,想法相似的人传播谣言,讨论愤恨,并可能导致暴力后果……黑帮分子之间的互动就像一个回音室,回音室效应快速将其推至极端,并到达群体随时准备加入恐怖组织的临界点。”[1](pp6264)可见,
4、一则谣言在经历了“从众流瀑”和“群体极化”两个过程后,将以非理性集群行为的方式表现出来。(二)谣言的传播力与生动程度、环境动荡程度高度相关18关于谣言的传播力。桑斯坦援引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奇普·希思的研究成果证明:谣言在社会中是否被关注,部分取决于它们激发受众情绪的能力。那些生动描述色情、暴力以及恶心情节的谣言要比一般谣言更具传播力和生命力。此外,他还指出,社会环境越是动荡,谣言传播得就越迅速、越广泛。处于战争、骚乱或病疫中的人们通常会感到不安、愤愤或恐惧,这些会使他们更容易相信谣言。“如果社会网络中的人们有普遍的恐惧和希望,谣言的制造者就很容易利用这些恐惧或者希望去散播某些所谓的事实,并
5、且让这些观点成为驱之不散的幽灵,萦绕在受害者左右,甚至深深地根植于他们心中。”[1](p93)(三)辟谣“三禁忌”与“三条件”关于谣言的辟除。桑斯坦认为辟谣行为在以下三种情况下会适得其反。一是辟谣行为把受众激怒,并使受众为自己辩护;二是对不理智的受众来说,辟谣行为会使他们坚信确有其事;三是辟谣行为使受众将注意力集中在有争议的问题上,而这种集中将会强化谣言,例如对低概率事件的焦虑。无独有偶,随后他又指出了辟谣不会起反作用的三种情况。一是受众没有强烈的动机去信谣,即事不关己;二是受众既有观点不强,如种族歧视或家仇国恨;三是受众深信辟谣者。“在一些群体中,诸如白人医生散播艾滋病毒、美国政府是‘9
6、·11’18恐怖袭击事件的罪魁祸首等谣言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很难被驱散。在另一些群体中,类似的谣言却很容易被纠正”[1](p90)。(四)谣言治理左右为难关于谣言的治理。桑斯坦认为,“偏颇吸收”和“寒蝉效应”会使谣言治理左右为难。所谓“偏颇吸收”是指人们都会按照自己的偏好选择性吸收信息。“读了和自己意见相左的证据,支持者和反对者至少在短期内会受其影响,但是他们在读了批判和反驳意见之后,还是会回到自己最初的信念,或者变得更加极端”[1](p72)。由于“偏颇吸收”的存在,即便“思想市场”上均衡地存在着正反两方面的论据,但信谣者依然会坚持初衷。为此,放任自流在微博时代并不是理想的治理方式。有时,
7、人们常常会走向另一个极端,通过限制言论自由来治理谣言,这就产生了“寒蝉效应”。所谓“寒蝉效应”是指对传谣者打击过重,导致社会监督的缺失。“如果畏惧诉讼,揭发者、专家、记者、博主就不会将自己的观点公之于众”[1](p123)。18在左右为难中,桑斯坦认为对有关公共人物和事件的谣言可以适当放宽限制以保证社会舆论能够发挥监督作用,而对于涉及普通人名誉的谣言应当予以法办。为此,他还提出了三种规管方案:一是保证人们有权要求他人在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