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9824731
大小:7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11-24
《《安全用电》教学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安全用电》教学设计江苏南京29中致远校区 殷发金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安全用电知识,有安全用电的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 了解常见的触电事故和正确的处理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常见事故的了解,形成安全用电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安全用电是初中电学的最后部分,也是学生今后生活、生产中安全使用电能的重要准则之一。本节内容是由“电压越高越危险”“常见的触电事故”“安全用电原则”和“注意防雷”几部分组成,向学生介绍了安全使用电能的注意事项,以及遇到触电事故的处理方法等,是学生安全用电的基本技能。因为学生对触电事故没有感性的认识,
2、也无法通过实验来演示,只能结合欧姆定律等知识了解安全用电的知识,所以本节重点是了解安全用电的知识以及正确处理触电事故,难点是了解常见的触电事故,结合实例使学生掌握安全用电的原则。 重点:了解安全用电的原则及正确处理触电事故。 难点:了解常见的触电事故,形成安全用电的意识。 三、教学策略 学生对生活用电比较熟悉,但没有较强的安全用电意识。可以结合实际生活中用电安全警示标志,使学生认识到安全用电就在身边。电对人体造成的伤害程度与通过人体的电流大小和通电时间有关,人是导体,结合欧姆定律可以分析得出,在人体电阻一定时,电压越大,电流越大,当超过人体能承受的限度
3、,就会造成生命危险。 在触电事故中电流要有电流经过人体,在平时用电时要注意避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在维修、移动用电器前应断开电源开关;不要弄湿用电器、不损坏绝缘层;对家庭电路和用电器要注意维护等。 在掌握了安全用电的原则后,要做到安全用电,不惧怕电,遇到触电事故时要及时切断电源。在生活中还要注意防雷,雷电是大气中一种剧烈的放电现象,云层间、云层与大地间有着极高的电压,当放电时,会产生强大的电流,会产生极大的破坏。为了防止雷电造成的破坏,在高大的建筑物上都要安装避雷针,让雷电通过导线流向大地。 四、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挂图等。学生课前
4、对人体对电流的反应作一定的调查,对安全用电常识进行一定的了解。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景(5分钟)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用电安全警示标志,如“高压危险”、“有电危险”等。思考:在哪些地方见到过这些标志?学生观看用电安全警示标志,说出生活中在哪见过这些标志。创造课堂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引入新课(5分钟)播放由电引起的火灾,在高压线下钓鱼触电等视频,说明安全用电的重要性。了解安全用电的重要性,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从实际引入本课内容,培养分析与总结能力。新课内容(25分钟)电压越高越危险 触电是指当人体接触或接近带电体,并
5、有电流通过人体时,引起人体的受伤或死亡的现象。 阅读“电压越高越危险”,思考下列问题: 1.电对人体的伤害程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2.结合自己所查资料,说说人对不同电流的不同反应。 3.人用直接接触一节干电池两端,会发生危险吗? 4.为什么电压越高越危险? 人体是导体,在不同情况的电阻也不同,身体干燥时电阻较大,潮湿时电阻较小。学生阅读课本,思考问题,可以适当讨论后回答: 1.电流对人体造成的危害程度与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及持续时间有关。 2.人对100~200微安的电流无反应;电流达到1毫安左右会引起麻的感觉;不超过10毫安时,人尚可摆脱电流;超过30毫
6、安时,就会感到剧痛、神经麻痹、呼吸困难,有生命危险;当达到50毫安时,很短时间使人心跳停止。 3.人的电阻约为103~105Ω,根据欧姆定律,通过人体的电流远小于1mA,所以对人不会产生危险。 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增强物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利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总结的能力。 补充:电流对人体的危害性除跟电流的大小、通电时间的长短有关外,还与电流的频率、通过人体的部位及触电者的身体状况等因素有关。4.根据欧姆定律,在人体电阻不变时,电压越高,流过人体的电流越大,越危险。常见的触电事故 触电对人体会产生极大的危害,那么在哪些情况
7、下会造成触电事故呢? 分析下列几幅图中,是如何造成触电事故的。 展示挂图,分析常见触电事故。 1.人站在凳子上,两只手分别接触火线与零线。 2.人站在地上,手接触火线。 当有较大的电流经过人体时会出现触电事故。 分析结合课本内容分析下列各种触电事故。 人站在凳子上,电流经过人体,使人体和导线、电网中的供电设备形成回路。 电流经过人体流过大地,使人体和导线、大地和电网中的供电设备形成闭合回路。 当人体接触火线时,使人体成为导线、电网中回路的一部分,电流经过人体,会造成触电事故。 培养观察思考、自学能力。 培养自
8、学能力、分析问题能力。 通过上述两幅图可以看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