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体格生长常用指标

小儿体格生长常用指标

ID:5981417

大小:31.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7-12-30

小儿体格生长常用指标_第1页
小儿体格生长常用指标_第2页
资源描述:

《小儿体格生长常用指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小儿体格生长常用指标(一)体重的增长体重为各器官、组织及体液的总重量。因体脂和体液变化较大,体重在体格生长指标中最易波动,是反应小儿体格生长,尤其是营养状况的最易获得的敏感指标,也是儿科临床计算药量、输液量等的重要依据。新生儿出生体重与胎次、胎龄、性别及宫内营养状况有关。出生后第1周内由于摄入不足、水分丧失及排出胎粪,体重可暂时性下降3﹪~9﹪,约在生后3~4日达到最低点,以后逐渐回升,常于第7~10日恢复到出生时的水平,这一过程称为生理性体重下降。如体重下降超过10﹪或至第10日体重未恢复到出生时水平,则为病理状态

2、,应寻找原因。生后如及早合理喂哺可减轻或避免生理性体重下降的发生。小儿年龄越小,体重增长越快。我国1975年、1985年、1995年的调查资料显示,正常足月儿生后第1个月体重可增长1~1﹒5kg;生后3个月时体重约为出生时的2倍(6kg)。第1年内小儿前3个月体重的增长值约等于后9个月体重的增长值,即1岁时小儿体重约为出生时的3倍(9kg),呈第1个生长高峰。生后第2年体重增加2.5~3.5kg,2岁时体重约为出生时的4倍(12kg);2岁后到青春前期体重增长减慢,每年增长约2kg。进入青春期后体格生长再次加快,呈现

3、第2个生长高峰。小儿体重增长为非等速增长,且同年龄、同性别正常小儿的体重存在着个体差异,故大规模小儿生长发育指标测量所得的数据均值只能提供参考。评价某一小儿的生长发育状况时,应连续定期检测其体重,发现体重增长过多或不足,须追寻原因。当无条件测量体重时,为便于计算小儿药量和液体量,可用公式估计小儿体重。可选公式:1~6个月:体重(kg)=出生时体重(kg)+月龄×0.77~12个月:体重(kg)=6+月龄×0.252岁至青春期前:体重(kg)=年龄×2+7(或8)或用公式:3~12个月:体重(kg)=(月龄+9)/21

4、~6岁:体重(kg)=年龄(岁)×2+87~12岁:体重(kg)=[年龄(岁)×7-5]/2(二)身高(长)的增长身高指从头顶到足底的全身长度。3岁以下小儿立位测量不易准确,应仰卧位测量,称身长;3岁以后立位测量,称身高。卧位与立位测量值相差1~2cm,身高(长)的增长规律与体重增长相似,年龄越小增长越快,也出现婴儿期和青春期两个生长高峰。新生儿出生时身长平均为50cm。生后第1年身长平均增长约25cm,其中前3个月增长11~12cm,约等于后9个月的增长,故1岁时身长约75cm。第2年增长速度减慢,平均为10cm,

5、到2岁时身长约85cm。2岁后身长(高)稳步增长,平均每年增加5~7cm,至青春期出现第2个身高增长加速期。2~12岁身长(高)的估算公式为:身高(cm)=年龄(岁)×7+70身高(长)包括头、躯干(脊柱)和下肢的长度。这3部分的增长速度并不一致。生后第1年头部生长最快,躯干次之,而青春期身高增长则以下肢为主,故各年龄期小儿头、躯干和下肢所占身高(长)的比例在生长进程中发生变化,头占身高的比例从婴幼儿的1/4减为成人的1/8。身高(长)的增长与遗传、种族、内分泌、营养、运动和疾病等因素有关。明显的身材异常往往由甲状腺

6、功能减低、生长激素缺乏、营养不良、佝偻病等引起。短期的疾病与营养波动不会明显影响身高(长)。(三)坐高的增长坐高指由头顶至坐骨结节的长度,3岁一下取仰卧位测量,称顶臀长。坐高代表头顶与脊柱的生长。由于下肢增长速度随年龄增加而加快,坐高占身高的百分数则随年龄增加而下降,由出生时的67﹪降至6岁时的55﹪。(四)头围的增长头围指经眉弓上方、枕后结节绕头一周的长度,与脑和颅骨的发育密切相关。胎儿时期脑发育居各系统的领先地位,故出生时头围相对较大,平均32~34cm。头围在1岁以内增长较快,前3个月和后9个月都约增长6cm,

7、故1岁时约46cm。1岁以后头围增长明显减慢,2岁时约48cm,2~15岁增长6~7cm。头围测量在2岁前最有价值。较小的头围常提示脑发育不良;头围增长超长可能提示脑积水。(五)胸围的增长胸围指沿乳头下缘水平绕胸一周的长度。胸围大小与肺、胸廓的发育密切相关。出生时胸围比头围小1~2cm,约32cm。1岁时头围、胸围相等,以后则胸围超过头围。1岁左右头围和胸围的增长曲线形成交叉。头围、胸围增长曲线的交叉时间与小儿营养和胸廓发育有关,肥胖儿由于胸部皮下脂肪厚,胸围可于3~4个月时暂时超过头围;营养较差、佝偻病等小儿的胸围

8、超过头围的时间可推迟到1.5岁以后。1岁至青春前期胸围超过头围的厘米数约等于小儿岁数减1。(六)上臂围的增长上臂围指沿肩峰与尺骨鹰嘴连线中点的水平绕上臂一周的长度,代表上臂骨骼、肌肉、皮下脂肪和皮肤的发育水平。常用以评估小儿营养状况。生后第1年内上臂围增长迅速,1~5岁期间增长缓慢。在测量体重、身高不方便的地区,可测量上臂围以普查5岁以下小儿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