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9765221
大小:1.20 MB
页数:24页
时间:2020-11-23
《都江堰-两课时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文学常识1.作者介绍余秋雨,一九四六年生,浙江余姚人。艺术理论家,中国文化史学者,散文作家。现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教授,上海写作学会会长。在大陆和台湾出版中外艺术史论专著多部,曾赴海内外许多大学和文化机构讲学。1987年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荣誉称号。他是20世纪90年代最受争议的作家,他的作品都引起了社会广泛争议。从《文化苦旅》到《山居笔记》,从《文明的碎片》到《霜冷长河》,他以深沉的理念,把人生底蕴、人生意义及自然之美统合在一起,形成余秋雨所特有的散文。时至今日,他的《千年一叹》《行者无疆》又为我们勾勒出人类文化磅礴壮伟、坚韧延绵、脆弱细腻的不同面
2、貌。2.作品简介本文选自余秋雨的散文集《秋雨散文》。他的代表作有《文化苦旅》《霜冷长河》等,在散文上的贡献突出。都江堰余秋雨李冰简介李冰,战国时期水利专家。约公元前256到公元前251年被秦昭王任为蜀郡守。他征发民工在岷江流域兴办多项水利工程,以都江堰最著名,二千二百多年来在川西平原效益卓著。都江堰水利工程因其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布局合理、运行科学,与环境和谐结合;因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和科学内涵,2000年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4届大会上都江堰被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李冰父子像李冰石像--东汉2000年底正式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青城山与都江堰地处此次地震发
3、生的中心地带,四川省文物局有关工作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当地余震不断,但处于岷江中的水利工程尚未有受损的迹象,目前,仅有报告称景区大门受到轻微损坏。已知的消息是,处于岷江中的这几处设施,目前基本无恙,虽然近日余震不断,但因为其设计具有相当的防震性,相信鱼嘴、宝瓶口、飞沙堰这几处重要设施应无大碍。这也是都江堰历经2000多年,仍能在今天发挥着防洪灌溉作用的原因。整体把握本文是余秋雨文化散文中最引人注目的名篇之一。全文共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将都江堰与长城进行对比,第二部分描绘都江堰的壮观图景,第三部分表现为民造福的李冰形象。三部分有机融合,表现了作者对都
4、江堰的深情赞美以及由此引发的对民族文化的独特思考。长城与都江堰之比较1、长城占据了辽阔的空间,都江堰实实在在地占据了邈远的时间。2、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废弛,都江堰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汩汩清流。3、长城的文明是一种僵硬的雕塑,都江堰的文明是一种灵动的生活。4、长城摆出一副老资格等待人们的修缮,都江堰却卑处一隅,像一位绝不炫耀、毫无所求的乡间母亲,只知贡献。都江堰和长城对比(1)都江堰的修建时间早于长城;(2)都江堰的功用绵延至今,而长城的社会功用已经废弃;(3)都江堰毫不炫耀只求奉献,而长城却摆出一副老资格等待修缮。文章第一部分作者的总观点是什么?文章开宗明义
5、,第一句就亮出作者对这两个中国历史上恢弘建筑的态度。作者为什么用长城来与都江堰作比较?作者认为都江堰是中国历史上的最激动人心的伟大工程,为了更生动清晰地说明这一点,作者选择了长城,同样称得上伟大的工程作为参照物。选择长城,不仅因为它的修建时间与都江堰相近,更因为长城的知名度高于都江堰。在一般人看来,长城无论如何要比都江堰有价值得多,而作者的看法恰恰相反,所以作者选择长城来与都江堰相比,文章的新意由此而生,深度由此而来,文章总体构思的基点由此立稳并得以渐次生发。正是在长城文明的映衬下,都江堰文明的特质更为鲜明地显现了。第二部分,壮观图景1段:欲扬先抑,给人造成一
6、个都江堰根本不值得一顾的错觉。2段:侧面渲染,为正式写景作了层层铺垫。3段:正面描写都江堰的水流。前三句是第一层,拿海水和都江堰的水流作对比,突出都江堰的水流灵动活泼精神焕发的特点。中间四句是第二层,正面具体描写水流的。末一句是第三层,再一次强调都江堰水流的魅力。作者对都江堰的情感有何变化?这样写有何好处?在游览都江堰前后,作者的情感态度发生了明显变化。游览前作者没有体会都江堰的价值,参观后作者对其高度赞美并深为陶醉。不仅对其“景”情有独钟,而且对其“神”无比崇敬。这种欲扬先抑的艺术手法的运用,既深刻的表现了都江堰让难以抗拒的无穷魅力,又使文章波澜起伏,可读性
7、强。第三部分:表现为民造福的李冰形象描述。请找出对李冰进行评价的语句。此后中国千年官场的惯例,……,而李冰,却因官位成了一名实践科学家。没有证据可以说明李冰的政治才能,但因为有他,中国也就有过了一种冰清玉洁的政治纲领。他失败了,终究又胜利了。……以使命为学校,死钻几载,他总结出之水三字经、八字真言,直到20世纪仍是水利工程的圭臬。他的这点学问,永远水气淋漓,而后于他不知多少年的厚厚典籍,却早已风干松脆得无法翻阅。他大智,又大愚。他大巧,又大拙。他以田间老农的思维,进入了最澄澈的人类学的思考。第三部分由对都江堰的关注自然推进到对工程建造者李冰形象的描写。作者通过
8、对李冰“以使命为学校”、以实际为基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