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群体心理和舆论引导策略探究

网络群体心理和舆论引导策略探究

ID:5975308

大小:38.0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7-12-30

网络群体心理和舆论引导策略探究_第1页
网络群体心理和舆论引导策略探究_第2页
网络群体心理和舆论引导策略探究_第3页
网络群体心理和舆论引导策略探究_第4页
网络群体心理和舆论引导策略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网络群体心理和舆论引导策略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网络群体心理和舆论引导策略探究  摘要:互联网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需要进行深入研究,提出针对性对策。网络具有多维度、高速度、聚众性等心理特征,网络中的网络群体及其行为呈现出角色集众性、群体聚核性、舆论牵引性、心理强化性等特征。基于网络群体心理特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把握网络群体的特征,主动建设、培养一批高素质的网络群体和网主,发挥网络群体中骨干对校园网络文化的积极引领作用,积极发挥正向舆论引导作用,建设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的互动网络家园,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关键词:网络群体;心理

2、特征;引导策略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2-0221-04人类社会已进入数字化时代,网络已渗透到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全面改变人类的生产、生活、思维方式及价值观念。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3年1月份发布的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2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5.64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2.1%。从年龄段分布上看,20~29岁的年轻人最多,所占比例为30.4%,远远高于其他年龄的网民而占绝对优势15[1]。属于这一年龄段的大学

3、生,由于获得网络空间的便利性、时间的充裕性,以及大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的发展性问题等原因,更成了网民中的主力。易班是由中共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办的、上海市教育系统网络文化发展研究中心独立研发的网络互动社区平台,针对校园师生群体,贴近学生需求,形成了特定的校园“圈子”——网络班级和网络学生组织。本文以易班为研究平台,对互联网时代的网络群体心理特征进行研究,并在引导网络舆论上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一、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云时代”的互联网具有多维度、高速度、聚众性等特征,已逐渐超过电

4、视和报纸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最主要途径。中国互联网的主体是青少年,网络已经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SNS社区类网站的兴起,网络逐步成为学生交流和表达情感的领域。基于社区共享、信息聚合和自助服务为核心功能的Web2.0技术构建的网络平台的传播,个体的思想不仅仅停留在网络空间中,而且会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判断。(一)面临的挑战15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关系面临挑战。在互联网环境下,所有网民的地位是平等的,网民很少有现实生活中的顾虑。网民个体借助于网络媒体将个人力量放大,所谓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发言人”

5、,网络打破了话语霸权,成为一个平等的对话平台,所以在互联网环境下往往会出现主体客体化、客体主体化的现象。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渠道面临挑战。学生获取信息不再仅仅是通过教室、黑板和课本,各种类型的网站都在向学生传递信息。截至2012年12月,中国的网站数达到268万个[1]。这其中滚滚而来的信息不可避免会混杂腐朽文化、错误思潮、虚假信息甚至黄色信息,这都会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性理念受到多元信息流强烈的冲击、挤压和挑战。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介质面临挑战。随着网络成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网络中停留的时间越来越长,网络以其独特

6、的魅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同学置身其中、流连忘返。网络已经和校园里的教室、社区(寝室)和运动场一起构成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四大公共环境。而网络空间所具有的独特的内容形态、表达方式以及传播特点都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挑战。(二)面临的机遇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的作用,又有消极的影响。尽管网络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诸多困扰,我们还是认为对于大学生上网,宜“疏”不宜“堵”。新时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积极主动占领网络阵地这一制高点。网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机遇有:15一是网络能够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工

7、作的领域。网络作为继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介后的新媒体,点对点的传播结构,使信息的渗透速度更快和传播范围更广。据统计,84.3%的网民认为互联网是其最重要的信息渠道,48%的网民对互联网的信任程度比电视更高,而大学生将互联网作为重要信息渠道的比例达到90.5%。互联网,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领域和新渠道[2]。二是网络能够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互联网具有速度优势,通过互联网足不出户就能知晓天下大事,利用互联网有利于及时传播健康、科学、正确的思想政治信息。利用互联网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使受众群体范围扩大,网络的

8、辐射面更广,冲击力更强,更容易形成共鸣。三是网络能够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网络融合多媒体和虚拟现实技术,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发挥“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互联网的平等性、互动性以及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特性使得教育对象在接受教育的同时,能够随时与教育者开展思想互动交流,大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二、互联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