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9739397
大小:27.57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0-11-13
《人教版初二语文下册17端午的鸭蛋初中语文.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阳高县第五中学席峥嵘【教材分析】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性对学生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因此,人文内涵丰富的文章成为语文教材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本单元的课文意在让学生关注各地的民俗,了解民生和民间文化,并通过这些有声有色的民俗风情画去感受自身日常生活中蕴涵的无穷乐趣。而本文又属于民俗文化中的食文化,小小的鸭蛋,让我们感受到它背后的文化意味和浓郁民俗风情,渗透着作者对故乡的乡土风情、民韵习俗的深深思恋之情。【学情分析】处在青春期的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对文学作品有一定的独特体验
2、和看法,并且有表达个人观点的欲望。传统文化对当代中学生来说,应该是比较疏远的话题,他们深受西洋和港台文化影响,缺乏认识了解传统文化的机会,更加不知道如何欣赏传统文化。因此,面对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强烈碰撞的现实,他们需要恰当适时的引导。犹太作家伊利·维瑟接受诺贝尔和平奖致辞时说:“记忆的呼唤,和谨记勿忘的号召,来自我们历史的根源。”端午节、端午的鸭蛋,何尝不是我们历史的根源?引导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就是号召他们对这种传统文化的重视,就是我们传承文明的责任。【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积累词语。2、
3、了解作者及其创作概况。3、了解端午习俗,感受鸭蛋包含的文化意味和民俗风情。过程与方法1、理清行文思路,感知课文内容;2、品味本文平淡质朴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文中作者由端午的鸭蛋引发的故乡情思,引发学生对大同民俗文化追忆,激发学生对故乡的热爱。2、提倡珍惜传统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行文思路。【教学难点】品味语言,体会本文平淡质朴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教学方法】点拨引导法、情景设置法、合作探究法【教学思路】说风俗——理层次——谈鸭蛋——品语
4、言——写真情【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预习课文【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请同学看图片猜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端午节。)2、我们本地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习惯?(挂艾草,插菖蒲,吃粽子⋯⋯)【设计意图】:通过看图片猜节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引出端午节和我们本地端午的习俗,为学习新课营造氛围。二、检查预习,掌握学情(一)、检查预习,字词通关(二)、走进作者【设计意图】:通过检查字词,掌握学生对课文的熟悉程度,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准备。三、整体感
5、知,检查预习(一)、学生活动:1、浏览课文,思考文章的写作思路。2.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二)、学生相互交流,教师点拨归纳【设计意图】:问题1让学生自我概括,掌握本文“端午风俗→家乡的鸭蛋→端午的鸭蛋”这一框架,着重引导学生分析第一段的总分结构,为理解课文掌握课文做好积累。教师不宜将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这一内容并不复杂,可由学生自主完成。问题2可以让学生广泛涉猎端午节的风俗习惯,分享课前查找的资料信息,对知识进行汇总归纳学习,从而使学生对我国的传统节日文化有更进一步的认识。此环节培养学生搜索整
6、合信息的能力,要求完整准确地描述作者的家乡习俗,并能通过自己的知识对这一习俗进行补充阐述,完全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四、听读课文,先独立完成,再小组合作探究1、家乡的咸鸭蛋有什么特点?作者还讲述了关于端午的鸭蛋哪几件趣事?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设计意图】:可以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文本写作风格,明确对文章主题的认识。这一问题应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认识和看法,但对主题的探讨可以进行引导,应落实到对传统文化和民族风俗的追寻以及对故乡乡土风情的思念上。2、根据下面句
7、子概括汪曾祺的语言特色。请在文中再找出相类似的句子说明。(1)“这叫什么咸鸭蛋呢!”(2)“高邮鸭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3)“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3、学生谈感受,教师引导学生精读课文,进一步感受语言特色及情趣问题:汪曾祺是一位非常讲究语言艺术的作家,他曾经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让学生在文中找出体现汪曾祺是语言风格的语句,反复朗读品味。例如:(1)“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就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
8、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2)“一般是敲破空头吃,白嘴吃也可以。”【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品味文章的情趣。先让他们反复朗读,并抓住关键语句赏析。如“所食鸭蛋多矣”“曾经沧海难为水”这几处,或在平实的白话中穿插颇具特色古汉语,或大词小用,给文章增添了不少幽默色彩。此处可以让学生模仿古人的口气朗读。又如“一般是敲破空头吃,白嘴吃也可以。”,“确实是好”,“我实在瞧不上。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