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眼睛和透镜.docx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眼睛和透镜.docx

ID:59727237

大小:211.92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11-20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眼睛和透镜.docx_第1页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眼睛和透镜.docx_第2页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眼睛和透镜.docx_第3页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眼睛和透镜.docx_第4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眼睛和透镜.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眼睛和眼镜》教学设计八年级林羽盘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1)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2)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具有眼保健意识(2)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二、教学设计(一)课前回顾及了解本节课学习目标1.两个直径相同的凸透镜,它们的焦距分别为3cm和5cm。哪个透镜使光偏折得更厉害些?据此,你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再考察一下透镜的凹凸程度,你还可以得到什么结论?(打开眼睛和眼镜powerpoint文件)结论1:焦距短的凸透镜偏折得更多些结论2:凸透镜越凸,折

2、光能力越强!(二)新课引入教师:生活中有一种说法,叫:“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说明眼睛是我们最值得信赖的。你们有没有想过,有的人一生都生活在黑暗中,感受是怎样的?其实大家只要有生活在漆黑的夜里的经验,就不难体会一个失明的人对光明的渴望。下面请大家听一篇散文。(播放散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片段)教师:听完了这篇散文,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学生:眼睛对于我们非常的重要。我们应该爱护自己的眼睛。(三)新课教学教师:看来,眼睛对于我们真的很重要,那么我们今天这节课就来探究与眼睛和眼镜有关的知识、问题。眼睛作为人的一个重要器官,有一个最

3、基本的功能:看东西。那好,我们首先了解眼睛是如何看到物体的?(课件展示到眼睛结构那页,观看首页,点击外面弹出配文)配文:眼睛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我们就看到了物体。(通过课件,了解眼睛的结构。)教师:大家想想眼睛看见物体与什么类似?学生:与凸透镜成像类似。教师:从物距和像距的关系来看,眼睛看见物体相当于凸透镜成像的哪一种?学生:相当于物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教师:用凸透镜

4、使距离不同的物体成像,像与透镜之间的距离会不同。而用眼睛看远近不同的物体时,像都成在视网膜上,即像与透镜之间的距离不变,这不是与透镜成像规律有矛盾吗?这说明什么?学生:眼睛会进行调节。教师:如何调节?(课件展示到正常眼睛的调节,先展示“看远处的物体”,再展示“看近处的物体”,点击外面弹出配文)配文:眼睛通过睫状体来改变晶状体的形状: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比较薄,远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球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比较厚,近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球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教师:由于生理上的原因,有些

5、人单靠自身眼睛的调节已不能使像成在视网膜上,这种情况应如何处理?教师:例如近视眼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这是什么原因?如何使远处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呢?(课件展示到近视眼及其矫正,先展示“近视眼”,点击外面弹出配文1,再展示“矫正”,点击外面弹出配文2)配文1:近视眼只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产生近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因此来自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到达视网膜时已经不是一点而是一个模糊的光斑了。配文2:近视眼的矫正:利用凹透镜能使光线发散的特点,在眼睛

6、前面放一个凹透镜,就能使来自远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教师:远视眼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这又是什么原因?如何使近处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呢?(课件展示到远视眼及其矫正,先展示“远视眼”,点击外面弹出配文1,再展示“矫正”,点击外面弹出配文2)配文1:远视眼只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产生远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因此来自近处一点的光还没有会聚一点就到达视网膜了,在视网膜形成一个模糊的光斑。配文2:远视眼的矫正:利用凸透镜能使光线聚的特点,在眼睛前面放一个凸透镜

7、就能使来自近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教师:因此我们近视眼的同学带凹透镜的眼镜,远视眼的同学要带凸透镜的眼镜。教师:大家如何知道你配戴的近视眼睛的度数?(阅读科学世界)(教师补充:1.眼睛的调节作用所能看清的最远点,叫远点,正常眼的远点在极远处(∞);眼睛所能看清最近的点,叫近点,正常眼的近点距眼约10厘米;正常眼的明视距离是25厘米。)(课件展示科学世界内容)(四)归纳小结:通过学习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讨论后回答?(学生回答后,老师对前面的教学内容课件展示)(五)巩固练习:(六)布置作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