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966744
大小:2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12-30
《浅谈小型水利设施与抗旱服务组织在抗旱减灾中作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小型水利设施与抗旱服务组织在抗旱减灾中作用 旱灾是渭南市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在各类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中,旱灾占50%。面对我市旱情现状,提出了应对干旱灾害的对策和措施,结合完善抗旱预案,重点加强小型水利设施防旱抗旱能力,增强抗旱服务组织防干旱风险意识,提高抗旱应变能力和抗旱主动性,减轻旱灾影响和损失。抗旱减灾小型水利工程抗旱服务组织1目前水资源现状渭南市地处关中东部,属典型的贫水地区,十年九旱,特别是近几年来多季连旱常常发生,干旱已成为严重影响渭南农业和经济发展的主要灾害之一。为了减少干旱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干旱期全市农业供水,最大限度地调动主管部门职能作用
2、,积极发挥中、小型水利工程和抗旱服务队的功能,竭尽全力把干旱灾害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确保社会稳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5(1)渭南市抗旱应急工程设施。包括水库108座,设计供水能力26618万方,实际仅蓄水19875万方;机电井37235万眼,配套36831眼,设计供水能力74605万方,实际年抽水70927万方;取(排)水泵站1352处,设计供水能力106821万方,实际供水89745万方。各类水利工程全年供水量设计供水量208044万方,实际供水量180547万方。农作物亩均受水219方。5(2)渭南市各级抗旱应急非工程设施。①渭南市抗旱服务组织始建于上世纪90
3、年代中期,在各级水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历了十多年的发展,逐步发展壮大。目前基本形成了以县为主题,延伸乡镇,带动村组的抗旱服务体系。共组建、发展抗旱服务组织114个,县级抗旱服务组织11个,乡镇抗旱服务组织103个,各类抗旱设备固定资产2204万元,形成每日灌溉2200亩,每日送水1200吨的抗旱服务能力。②渭南市抗旱指挥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经过多年努力,市气象局和水文部门已发展为能及时将信息传送至市局抗旱办,在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的框架下,形成了定期与不定期会商相结合的防汛抗旱会商制度,及时根据旱情发展动态制定抗旱对策。③抗旱应急预案日益完善。2003年至今,我市
4、先后编制完成了《渭南市城市抗旱应急预案》、《渭南市抗旱应急预案》、《渭南市防抗干旱应急预案》等3个市级抗旱预案,各县市区也制定了相应部分相关预案,初步建立较为完善的抗旱应急预案体系。在编制完成各项抗旱预案的基础上,提高了防抗干旱灾害的应急管理和处理水平,2006年干旱,洛惠渠灌区棉花面积大,用水量集中,河源来水供不应求,55万亩棉田处于重旱。市局及时启动应急预案,13000余眼机电井全天启动,有效地降低了旱灾损失、及时缓解了洛惠灌区的灌溉压力。2渭南市抗旱减灾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1)目前存在控制性蓄水工程调蓄能力降低,相当一部分小型水利工程老化失修,水库淤积严重,
5、近25%的过程已经瘫痪,削弱了抗旱减灾能力。全市(除过五大灌区、及四大中型水库外)小型水库104个,机电井37663眼,年蓄水82601万方,占农业水资源的45%,小型水利工程在抗旱减灾方面所占的比重较大。但由于设施多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修建投运,加之管理费用投入不足,相当一部分工程管护费不能到位,导致工程长期带病运行,使用效益愈来愈差。(2)小型水利设施问题突出,主要表现在:①基层水利主管部门管理、集体管理、承包管理三种管理形式共存。无论哪一种管理形式,均存在“重建轻管,忽视维护”问题,以建设项目为主,忽视建成后管理的重要性,更没有注重效益的最大化发挥。②产权不明晰
6、,责、权、利不明确,造成了管建不管用,管用不管修,管理与维护严重脱节现象。③管理组织不够健全,5相当部分县(市、区)没有完整的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组织,缺少指导和宏观调控机制,表现在组织、产权、经营、效益等方面。④整体管护水平低,多数工程没有专职管护人员,加之维修经费缺乏,造成工程老化、失修。五是经营能力低下,不能很好利用小型水利工程开展多种经营项目。(3)抗旱服务组织能力不强,发展艰难。随着近年来气候条件的变化,干旱是造成灾害的主要原因,抗旱任务也随之不断加重,应急抗旱能力与所承担的抗旱任务相差很远。①体制问题,抗旱服务组织大多是挂靠在各县(市、区)水务局的水管站、水
7、保队、或是地下水工作队名下,几套班子,一班人马。且抗旱服务组织多是公益事业,收入微薄,大多为自收自支型。随着物价上涨,抗旱服务成本越来越大,维持正常运行十分艰难,出现大量技术人员流失现象。②投入缺乏,抗旱能力不强。去年来,事业单位改革和国家对抗旱服务组织专项投入不足,抗旱服务组织发展潜力得不到完全发挥;抗旱投入不足也造成部分县级抗旱服务组织受经费影响举步维艰,正常发展无从谈起。③设备老化,抗旱服务能力低。由于没有稳定的资金投入,先期配发的抗旱设备经十几年的运行已经严重破损,近年来虽投资了部分设备,据年鉴资料显示抗旱设备完好率仅达到55%,大量的抗旱设备得不到及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