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诂学考试大纲.doc

训诂学考试大纲.doc

ID:59599189

大小:30.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20-11-14

训诂学考试大纲.doc_第1页
训诂学考试大纲.doc_第2页
训诂学考试大纲.doc_第3页
训诂学考试大纲.doc_第4页
训诂学考试大纲.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训诂学考试大纲.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河北《训诂学(0819)》自学考试大纲一、课程性质与学习目的训诂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本课程目的是使学生在完成《古代汉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充分掌握历史文献材料,结合更高层次的系统的理论学习,提高阅读古书的能力,同时利用所掌握的知识解决将来在古籍阅读以及文言文教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对于训诂理论、训诂方法要求能够识记、理解,同时能够结合《古代汉语》文选解决其中的问题,做到简单应用,进一步在自主阅读时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疑难问题。本课程之前,有《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三门基础课,与本课程有密切联系。尤其是对《古代

2、汉语》课的深化与提高。训诂学的学习又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以及相关选修课,如中国古代文化史等课程打下语言基础。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总论  内容:  1、什么是训诂与训诂学:  ①前人对“训诂”的解释;  ②黄侃对“训诂”的解释;  ③《辞海》对“训诂”的解释;  ④什么是训诂学;  ⑤训诂学的任务。  2、训诂学的内容:  ①解释字词;  ②解释文句;  ③分析篇章;  ④分析表达形式;  ⑤分析时空关系。  3、训诂的范围;  4、训诂的实践形式:  最早的实践形式是《毛诗诂故训传》、《尔雅》;  了解训诂学基本要

3、籍的作者及时代;  5、训诂学的原则:  历史的、辩证的、唯物的、现实的;  6、训诂学的用途;  7、传统训诂学的术语:  谓、谓之、当作(当为)、读为(读曰)、读若(读如)、之言(之为言)、破读(读破)、浑言、析言、辞(词)、如字、转语、互文、今文、古文。  考核目标:  识记:历代对“训诂”的解释、训诂学的内容、训诂的实践形式、传统训诂学的术语。  应用:对具体的训诂形式、训诂术语能够结合具体材料进行判断。  分论  第一章训诂力作示范  内容:  本章主要讲述清代学者俞樾《古书疑义举例》的主要内容及评价  考核目标:  识记:俞樾的主要著

4、作、关于句读的知识,其他知识不作考试内容。  第二章训诂的方法  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了训诂的五种基本方法:  1、以形索义:  ①以形索义探求字的本义;  ②利用《说文》及古文字材料;  ③区分笔意与笔势;  ④必须有文献资料的充分证明,防止望文生训。  2、因声求义:  ①音义的各种关系:偶然性、约定性、回授性、延展性、类聚性、多元性。  ②因声求义的条件:特征类似的事物,语音可能相同或相近;必须以古音为标准  ③因声求义的轨道:通假借、明方言、寻语源。  3、据文证义:  ①语境与词义;  ②紧扣本句;  ③结合邻文;  ④联系成片语言。

5、  4、析词审义:  ①分清词与词组;  ②分清单纯词与合成词;  ③分清合义与偏义;  ④分清词素结合的固定与自由;  ⑤分清词组的结构方式。  5、辨体明义:  ①辨明散文与韵文;  ②重视文体的表达方式;  考核目标:  识记:以形索义、因声求义的概念、笔意、笔势。  理解:音义的各种关系、因声求义的条件与轨道、单纯词与合成词、合义与偏义  应用:对以形索义、因声求义能够接合材料进行分析。  第三章训诂的方式  内容:  本章主要讲述了训诂的三种方式:  1、互训:  ①互训的实质;  ②互训的根据;  ③互训的类型;  ④互训的局限;  

6、⑤互训的发展。  2、义界:  ①义界的实质;  ②义界的原则;  ③义界的局限;  ④义界与声韵。  3、推因:  ①推因的原则;  ②推因的途径;  ③推因的步骤;  ④推因的意义。  4、右文说:  ①声训;  ②右文说;  ③音近义通。  5、反训;  考核目标:  识记:互训、义界、推因的概念;  理解:三种训诂方式的基本内容;分析同源词研究阶段的具体情况;  应用:能够判断具体材料的训诂方式;  第四章词义引申与褒贬  内容:  1、词义的特点;  2、词义的历史范畴;  3、词义的引申:  ①理性的引申;  ②形比的引申;  ③礼俗

7、的引申。  4、词义的褒贬  (1)社会因素:  ①政治观点的进步;  ②艺术思想的变化;  ③科学的发达。  (2)语言因素:  ①词义的变迁;  ②上下文的感染;  ③修辞手法的影响。  考核目标:  识记:引申的方式;  理解:词义的历史范畴、词义的引申及分类、影响词义褒贬的因素的具体内容  应用:对具体材料能够分析;第五章方言俗语的词义  内容:  1、方言俗语研究的情况;  2、方言俗语的训释:宁馨;  3、方言俗语难释的原因:  ①引证材料缺乏,没有合适的字书辞典可查;  ②记录口语的文献往往有多种写法,抄写、刻印的人文化水平低,错别

8、字不少;  ③中近古时期双音结构的判定不易,而且词序不固定;  ④一些少数民族的借词还没有成为汉语词汇的一部分,需要到少数民族的文献中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