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诂学考试资料

训诂学考试资料

ID:41660194

大小:75.58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8-29

训诂学考试资料_第1页
训诂学考试资料_第2页
训诂学考试资料_第3页
训诂学考试资料_第4页
训诂学考试资料_第5页
资源描述:

《训诂学考试资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训诂学复习重点A.概论部分:第一讲1、训诂产生的原因。①时代有古今②地方有南北③文词有雅俗探2、训、诂概念及“训”和“诂”连言的含义。①“训”先秦时已经多见使用,《说文•言部》:“训,说教也”本意是劝导、教诲,引申出训释、解说义。“训”也可以专指古书注解的一种,在篇名后加上“训”字②“诂”字始用于汉代,“诂”也可以做“故”,指古语、名词。引申之,解释古语也叫“诂”。“故”和"诂"是古今字。③从汉代开始,出现了“训诂”一词。兼有动词和名词两种词性:作动词时是一个动宾短语,即对古语作解释;作名词时,指对古语所作出的解释。3、训诂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1)与语义学的关系训诂学与语义学关

2、系至为密切。训诂学是以语义为核心的,解释古书中的字和词的含意是它的主耍内容。文字、音韵、语法修辞等知识的运用,也是服务于解释语义这一基本目的的。2)与文字学的关系。根据字形推求字义、词义。3)与音韵学的关系。①识假借②因声求义:语咅不断发展变化③探义根,明孳乳。4)与语法学的关系①明语词;②识辞例(即构词法、词法、句法)。词的具体义是由语言环境和语法决定的。5)与修辞学的关系训诂既要讲明文意,必然要涉及各种修辞手段,也就是说,必须通过词面的意义,从词的含义和潜在意识挖掘文意。6)训诂学和古典文献学训诂学和古典文献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古典文献学包括的面很广,而和训诂学关系比较大

3、的,有校勘学、版本目录学和辨伪、辑佚等。7)训诂学和校勘学古籍多讹误,只有建立在文字准确无误基础Z上训诂才是可信的,这就需要进行校勘;而校勘古籍又需要一定的训诂学知识,故训诂学和校勘学互相依存,缺一不可。8)训诂与语文(古文)教学第二讲1、训诂的内容。①解释字词一一训诂的核心。训诂的任何一方面内容归根结底都是在解释字词。②解释文句一一包括分析句读、疏通句意等内容探③阐明语法串通句意时,注意确定词与词、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暗示语法结构。串通句意时,注意确定词与词,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暗示语法结构。余平生持论,读古书当通训诂,审词气,二者如车之两轮,不可或缺。通训诂者,前人所谓小学也。

4、审词气者,今人所谓文法之学也。一一杨树达①阐明语源,探究得义之由。②校正文字。2、语言文字学家:黄侃:著名语言文字学家。初名乔鼐,后更名乔馨,最后改为侃,字季刚,又字季子,晚年自号量守居士,湖北人氏。师事章太炎、刘师培,培养出范文澜、杨伯峻、龙榆生、陆宗达、殷孟伦、程千帆、潘重规、徐复等著名学者黄侃的主要著作有:《黄季刚先生遗嘱专号》、《黄侃论学杂著》、《集韵声类表》、《日知录校记》。由于他治学严谨,不肯轻易著书,若非定论,不以示人,并曾说:“年五十,当著书”,可惜在他年方五十时,未及撰成宏篇巨著就过早地谢世了,留下大批未经黄侃整理的点校笺识古籍的遗稿。杨树达:中国语言文字学家

5、。字遇夫,号积微,湖南长沙人。著有《高等国文法》、《词诠》、《积微居小学金石论丛》、《积微居小学述林》等书。除语言文字学外,杨树达对《汉书》用力极勤,成《汉书窥管》。训诂学家:王念孙:(1744-1832),清音韵训诂学家,字怀祖,生而清羸1",故自号石曜qik江苏高邮人。王引之之父。自幼聪慧,八岁读完十三经,旁涉史鉴。撰《广雅疏证》、《读书杂志》,校正文字,阐明古义,多所创见。王引之(1766-1834)清训诂学家。字伯申,号曼卿,江苏高邮人。继承其父王念孙音韵训诂之学,世称高邮王氏父子。著有《经传释词》、《经义述闻》等。第三讲1、训诂的作用。1)指导古文学习①正确判断古词含

6、义,避免以今律古。②合理利用注释。③知其然知其所以然2)指导古文献整理①训诂与辨伪、辑佚。②训诂与翻译。③训诂与注释。④训诂与校勘。⑤训诂与标点探2、校勘的方法有哪几种?谁在什么著作中提出的?陈垣在《校勘学释例》中提出校勘的方法分为:对校法、本校法、他校法、理校法。对校法:也称为〃版本校〃,是最基本的校勘方法.是在广泛搜集同一书籍的不同版本的基础上,以古本和善本作为校勘的底本,再用其他版本进行校勘的方法。本校法:是一种用本书校本书的校勘方法,通过前后文字的对照,比较分析其异同,从而找出英屮的错误。他校法:通过查检相关的权威工具书或权威著作,找到判断是非、改正错误的可靠依据,从而

7、达到校对目的的校对方法。理校法:校对者运用自己的知识进行分析、推理,在通读中对原稿是非作出判断的校对方法。B古书的注解部分第四讲一一古注的发展一、古注的发展阶段:①萌芽(先秦)②兴盛(两汉)(西汉)毛亨《毛诗故训传》(东汉)郑玄《毛诗笺》、《周礼注》、《仪礼注》、《礼记注》等(东汉)赵岐《孟子章句》;(东汉)王逸《楚辞章句》①发展(魏晋南北朝)如:魏何晏《论语集解》;西晋杜预《春秋经传集解》②高峰(唐):孔颖达《五经正义》;(周易、尚、毛、礼、左)《史记》三家注:《史记集解》(刘宋•裴驷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