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教学内容.ppt

空气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教学内容.ppt

ID:59557223

大小:3.47 MB

页数:26页

时间:2020-11-10

空气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教学内容.ppt_第1页
空气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教学内容.ppt_第2页
空气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教学内容.ppt_第3页
空气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教学内容.ppt_第4页
空气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教学内容.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空气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教学内容.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空气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PM2.5的概念及危害人体的生理结构对PM2.5没有有效的过滤、阻拦能力,PM2.5被吸入人体后会直接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世界卫生组织在2005年版《空气质量准则》中指出:当PM2.5年均浓度达到每立方米35微克时,人的死亡风险比每立方米10微克的情形约增加15%。PM2.5对人体的危害PM2.5对能见度的影响通常认为相对湿度在90%以下、能见度低于10km的现象是霾;相对湿度在90%以上、能见度低于1km的现象是雾。二者均为气象学定义。雾与霾灰霾的定义

2、为:悬浮在空中肉眼无法分辨的大量微粒,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km的现象,偏重环境污染范畴。灰霾PM2.5在湿度比较低时对能见度降低起主要作用,随着湿度的增高,PM2.5与能见度的相关性逐渐降低。当湿度比较高时,主要是雾造成能见度恶化。PM2.5对能见度的影响杭州市2010年相对湿度、PM2.5和能见度的相关图在相对湿度较低的情况下,能见度与PM2.5浓度有较大的相关性,且随着湿度的升高,两者的相关性逐渐降低。多种排放源共同作用煤烟尘为主开放源和燃煤尘煤烟型污染混合型污染复合型污染二、我国颗粒物污染类型的演变TSPPM2.5PM10一次

3、排放源类为主多重源类并重三、国内外PM2.5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美国15µg/m3欧盟25µg/m3日本15µg/m3中国35µg/m3世界各地PM2.5的环境空气质量年均标准值四、PM2.5污染监测技术与重量法(滤膜采样)相比,β射线衰减法测量结果偏高,微振荡天平法测量结果偏低。因为微振荡天平法要加热到50度,湿度大、颗粒物挥发性物质多的情况下,对结果影响大。这三种方法都是新标准推荐的监测方法。几种监测方法的测量结果一致性、相关性和可比性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四、PM2.5污染监测技术五、我国PM2.5污染形势国内外地区的颗粒物浓度六、

4、PM2.5来源天津市2011年夏季PM2.5的主要来源我国PM2.5污染来源构成情况(%)开放源依然是颗粒物污染的主要来源土壤风沙尘道路尘料堆开放源机动车尾气排放对PM2.5贡献显著碳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机动车尾气道路扬尘PM2.5二次硝酸盐二次有机物二次颗粒物对PM2.5的贡献显著二次颗粒物也称二次粒子,它不是直接由污染源排放的,而是大气中的气态污染物通过光化学氧化反应生成的。主要包括二次硫酸盐、二次硝酸盐和二次碳颗粒。二次颗粒物的形成机制SO2气体NOx气体二次有机碳SOC硫酸盐硝酸盐挥发性有机物VOCs燃煤源机动车排放臭氧、醛

5、、酮、酸等其它排放源类光照作用大气氧化剂七、PM2.5污染防控思路加强PM2.5背景浓度及其防控技术路线图研究加大PM2.5及其前体污染物监测能力建设制定PM2.5防控实施方案建立和完善PM2.5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和预警体系。开展大气复合型污染形势下大气环境质量监测、大气污染物排放监测和大气环境应急监测的技术、方法及指标的研究,建立和完善能够全面反映环境空气质量的监测和预警体系。加大PM2.5及其前体污染物监测能力建设加强PM2.5背景浓度及其防控技术路线图研究解析区域颗粒物来源,确定影响区域颗粒物污染的主要源类及其对区域颗粒物背景浓

6、度的贡献,提出降低颗粒物浓度区域背景值的有效途径。制定PM2.5防控实施方案根据天津市PM2.5污染特征、关键影响因素以及主要来源的识别,研究制定天津市PM2.5污染控制战略及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有效途径,从政策法规、管理体制、治理措施等层面提出对策,制定天津市PM2.5防控实施方案。八、具体防控措施强化污染源排放治理,削减PM2.5及其前体物排放加强机动车管理,大力发展公共交通进一步加大开放源污染治理力度积极推进区域空气治理联防联控体系建设加大PM2.5科研投入,搞清防控路线图做好宣传工作,营造良好氛围谢谢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

7、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