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953173
大小:2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12-29
《提高学校德育实效性途径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提高学校德育实效性途径探究 【摘要】学校德育的实效性一直是德育的关键内容,即效率问题。学校德育实效性具有时间跨度大,评价难以系统化,量化分析困难等。本文从学校德育出发,由学生的第一课堂之家庭教育进行学校德育的思考,力图寻找提高当前学校德育实效性的途径,即以人为本,注重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实践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结合等。【关键词】学校德育;实效性;家庭教育学校德育实效性,指的是通过学校的施教者对受教育者施加的道德教育进而产生的实际效果,其主要体现在人生观教育,道德教育,爱国教育,法律常识教育等。目前我国德育教育发展状
2、况不太乐观,一方面是长期的德育教育已经让受教者产生了抵触心理,另一方面传统的德育教育方法其效果已经欠佳。一、学校德育现状6(一)社会大环境下学校德育环境被侵蚀。学校的教育环境,本身和社会大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尤其是现状社会快速发展,学校已经不是原来的“象牙塔”,大部分学生不可能只读圣贤书,而社会上充斥着大量的拜金主义,功利主义,实用主义,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长期以往,学校德育环境被侵蚀,造成学生对德育的不相信,不作为,甚至产生抵触心理。(二)学校重视知识传授而轻视对学生道德的教育。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大
3、部分学校重视升学率,就业率,单纯的用数据来彰显自己学校的知名度,用以招募更多的学生,以此来赚钱,而在这个过程中,绝大多数的学校是忽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的,因为一旦在德育方面的投入过多,便在提高自身知名度方面的投入有所减少,因此,学校对德育的不作为或者简单的做,都严重影响了学生道德品质的提升。(三)学校教政一体,抵触心理泛滥。“学校德育工作者习惯于以政治的尺度来衡量道德问题,把一些本来属于道德教育、培养与评价的问题,当作政治问题来解决。”社会主义中国,由于其特殊的国情,教政一体化在一定时期内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现在信息化发
4、展迅速,人们的思想不再一成不变,强制灌输和教条式的德育方法已经不再适用。而学校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场所,其德育的主要目的被歪曲,比如德育内容过分强调政治取向,忽视道德作为德育的主要内容,进而形成一种畸形发展。6(四)德育方法过于教条式,缺乏隐性教育。网络已经普及的中国,传统的教条式已经不再适用。很多学生会反映,当自己兴致勃勃考取大学后,步入大学殿堂,不久便会发现自己所上的大学就是其高中的扩大版,同样的大课堂,同样的住宿条件,同样的教学模式,有的学生甚至怀疑自己是否在读第二个高中。我国的德育方法一方面较为单一,另一方面长久
5、持续的进行内容重复,造成了极大的精神浪费,不仅是施教者感到疲劳,受教者也是苦不堪言。二、学校德育存在的问题(一)学校德育环境复杂。改革开放无疑给我国注入和新的活力,经济快速发展,生产力逐步增强,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于此同时,在开放的环境下,我国学校德育环境步入一个新的阶段,学生们不再是单一的学校,家庭两点一线的生活,而是日益融入社会大环境当中,网络生活,外出旅游,国际交流都成为学生们生活的一部分,其信息来源也日益扩大。这种开放式的社会环境,使得学校德育环境不再单一,而是和各种物质环境,精神环境相交融,逐渐变得复
6、杂。(二)学校德育施教方法简单。目前我国传统的德育施教方法过于简单,通过一本书,讲解一堂课,便是结束了德育的一堂课。其实这些远远还不够,传统的德育施教方法在一定时期和地区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绩,但是如今快速发展的时代,单一的施教方法已经不适应当前德育的发展。比如国外发达国家德育教学手段呈现实践化,生活化,不仅仅拘束在课堂上,而是把施教者和受教者融入生活,在生活中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6(三)学校德育目标功利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无疑推动了中国的巨大发展,但是也带来很多负面效应,功利主义,拜金主义,社会浮躁等现象充斥着社会,
7、同样这些现象也深刻的影响着学校,比如很多代课老师追求校外办产业,以教学第二,赚钱第一为主导,还以一分部分教师注重副业的发展,比如校外开辅导班,开小灶等现象普遍。面对受到影响的学校,德育教育就很难发挥作用。三、提高学校德育实效性的途径探析(一)以人为本,针对性教育。以人为本,就是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灌输”是德育的重要形式,但是不能一味的追求“灌输”而应该以学生自身的素质出发,寻求学生的发展规律,对学生自身的引导和积极能动性。改变以往的学生就是学生的思想,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切实的进行有效的沟通,不仅仅重视课堂上的教育,
8、对生活和学生其他方面也要有所重视,因为德育教育不仅仅是课堂一方面,对学生其他方面的引导也是德育内容。(二)分层式教育,完善人的需求。不同时期不同年龄的学生对德育的接受程度不同,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以往的“一本书一节课”就解决问题的方法已经不适用,在信息化时代的中国,教师所面对的学生是独一无二的,是带有本身强烈的素质,所以,在不同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