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法政学院09思政2班陈尧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广大青少年所能接触到的信息量以几何倍数递增,这一方面为广大青少年认识世界提供了平台和窗口;但另一方面,各类信息鱼龙混杂,许多不良信息使青少年的心理发生改变,青少年自杀率和犯罪率不断提高。所以我们需从内因与外因着手,了解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帮助他们正确的认识世界认识人生,使其健康地成长。关键词:青少年心理内因与外因教育与引导正文: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所接触到的信息量也不断增长,这些一方面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另一方面也使人们的的家庭结构和人际关系发生变化,导致现代人的心理健康问题愈发严重,并集中体现
2、在广大中小学生和大学生群体中。据中国疾病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提供的信息,我国18岁以下3亿多未成年人中,据保守估计,有各类学习、情绪、行为障碍者达3000万。突出表现为人际关系、情绪稳定性和学习适应方面的问题。大学生中,近25%有心理障碍,以焦虑不安、恐怖、神经衰弱、强迫症状和抑郁情绪为主。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学习焦虑、恐惧。研究显示,大多数学生在学习中经常处于焦虑、抑郁、恐惧和烦躁不安的状态,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学习兴趣减退。在行为层面上,主要表现为厌学、逃学、沉迷于网络世界、寻殴滋事、过早的性行为等。二是人际关系敏感。主要表现在人际交往中,有自卑感
3、、恐惧感、心身不安、不自在、对别人不信任、猜疑,严重者甚至会发生身体上的不适应,如头痛、腹泻、感冒等症状,更甚者会产生精神分裂。三是情绪情感不稳定。在情绪上主要表现为容易狂喜、暴怒,也容易极度悲伤和恐惧,做事冲动不考虑后果。四是人格不健全。青少年在人格上的不健全主要表现为:过于以自我为中心,自私任性,懒惰浮躁,缺乏责任感,嫉妒和叛逆心理严重。关于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我觉得可以从内外两方面,即青少年自身的心理发展和各种不同的环境影响这两个方面来阐述。就青少年自身心理发展来看,这一时期是青少年自我意识迅速增长的时期,自我意识主要表现为自我评价、自我尊重、自我独立等。他们
4、开始希望父母能够给予他们独立生活权并对父母的权威开始质疑,开始建立自己的朋友圈子,当与父母发生冲突时,甚至会出现反抗行为,比如离家出走、逃学等。这一时期的青少年,虽然渴望独立和受人尊重,但由于他们的心理发展尚不完善,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生活中遇到问题又不愿请教父母,在生活中遇到困扰时,更乐意向同伴和朋友倾诉。他们这一时期的反叛心理,很容易被不法分子所利用,从而走向歧途。在这一时期,青少年随着自我意识的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很强,他们渴望别人能够尊重自己,渴望自己的看法能够得到尊重和认同,渴求平等的对话。但与此同时,有些青少年由于在家中一直是家庭的圆心,过于以自我为中心,离开父母到
5、一个新环境后,仍然自以为是,唯我独尊,对别人指手划脚,长此以往,导致同学都不愿与其交往,最终导致其无法适应新的环境而产生孤僻、敏感、自卑等心理症状。此外,该时期的青少年情绪表现出行为的不稳定。进入青春期后,由于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的影响,青少年表现出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的不同步性。其生理机能发展趋于成熟,但其心理发展水平相对滞后,极易产生情感上的动荡,但自控能力相对较差,假如父母和老师未能及时发现青少年心理的变化,没有给予及时的引导,这个时期的青少年做事非常容易冲动、走极端。而外因即各方面是环境影响又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即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可以说,家庭环境是对青少年心理健
6、康的发展影响最早也是最大的一个因素之一。调查研究表明,青少年早期与父母之间的亲子关系会影响到人格的发展。亲子关系融洽的家庭,可以保证孩子有一个积极向上、温暖和睦的成长环境,对其人格形成也有着积极的作用。反之,亲子关系恶劣的家庭环境,会使青少年产生逆反、厌烦的心理,对其人格的形成也会产生不理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后出生的青少年大多是独生子女,是家中的“小皇帝”。父母大多采用了放纵型和权威性相结合的教养方式,在生活上无原则地满足孩子的一切物质需求,在学习上采用强制性手段逼着孩子学习,过早地替孩子规划好了以后的人生道路,父母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和物质生活,却很少关注孩子内心世界的
7、变化。在这种教养方式下成长的孩子,片面地认为只要学习好就行了,其他的父母自会安排好。这样的孩子好以自我为中心,耐挫力较差,一旦离开父母,步入新的环境或者遇到突发事件,就会与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自信心塌陷,很容易发生严重的心理疾病。如果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监护人,学校则是孩子的第二监护人,学校环境的影响作用不言而喻。当今中国的广大青少年,几乎将自己所有的时间都消耗在了学校生活中。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我国的教育还不是“以学生为主体”,而是以“教学大纲”为主体。在学校和社会上还普遍存在着以分数和升学率来衡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