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9493447
大小:1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11-03
《让琅琅的读书声成为古诗词诵读的主旋律.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让琅琅的读书声成为古诗词诵读的主旋律——《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理念 一、关于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 《清平乐·村居》是苏教版语文第九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是南宋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被贬江西农村时所作。这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诗词佳作语言质朴、平实。作者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和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抒发了对乡村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这首词作艺术上最大的特点是采用纯粹的白描手法,寥寥几笔,便勾勒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画面。在写景方面,作者能把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茅檐、小溪、青草等组合在一个画面里,给
2、人一种格外清新、恬静的感觉。在写人方面,作者能维妙维肖地刻画出这一家五口不同的外貌、神态,妙趣横生。真实地再现了生机勃勃、和平宁静、朴素安适、充满诗情画意的农村生活,令人赏心悦目、回味无穷。设计理念: 经典诗文是古代圣贤思想、智慧的结晶,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它所具有的文学价值以能它所包蕴的人文精神更是毋庸置疑。诵读它,可以修养身心,增加智慧,开启成功之门;诵读它,可以让人懂得认识美、领略美、欣赏美、享受快乐人生。诵读经典诗文,有利于使学生树立远大目标,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专家认为,“道德”、“品性”、“气质”等重要价格素养,
3、很难“教”成,靠的是“陶冶”、“熏习”或“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培养出来的。经典教材中皆是美心美文,嘉言懿行。让学生熟诵于口,濡染于心,会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品性和修养,比单纯的说教效果要好得多。这对于提高小学生文化修养与道德修养、提高儿童的品质养成及爱国情操有重要的意义。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诵读是古诗词教学中最主要的教学手段,也是古诗词教学最重要的语言训练方式。学习这篇课文,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品味、领悟文章的内涵,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强烈的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语言文字理解、赏析,使他们有所感悟、思考,
4、并受到情的感染和美的陶冶。 下面就《清平乐 村居》教学,谈谈如何以诵读为中心组织古诗词教学。一、确保“诵读”的时间 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在这40分钟时间内,要确保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朗读古诗词。 其一,精讲多读。教师的“讲”要为学生指导方法、指点迷津,为学生的阅读服务,尽量少讲、精讲,把宝贵的时间留给学生读书。 其二,以诵读代讲解。这首词语言浅显、易懂,对于学生一读就懂的文字,比如“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这些诗句,在教学时,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通过诵读去感受儿子们各自的神态和动作,去感受大
5、儿子、二儿子的勤劳、孝顺,和小儿子的顽皮、可爱。二、落实诵读的任务 学生的诵读要有明确的任务,有了既定的读书目标,就能有效的提高阅读效率。根据《清平乐村居》的特点,本课教学我按照不同的层次,安排了六次诵读活动,分别是: 1、初读:任务是把全词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特别注重指导学生读好“翁媪、卧剥、莲蓬”等字音。 2、再读:任务是读好全词的节奏和韵律。 教师先范读,再让学生听课文录音,让学生形象地感悟词的节奏;然后让学生自由练读,最后指名朗读。教学过程设计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扶到放,让学生在感悟、实践中把握全词的节奏和
6、韵律。 3、三读:任务是读出想象。 想象是对过去经验和已有的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构成新的意向和观念的心理过程。诗词的意境,要靠想像去领悟;诗词所蕴含的真善美,也要靠想象去体会。没有了想象,就无法理解诗词蕴涵的丰富的思想情感。“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古诗词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欲望,通过朗读唤起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产生移情和共鸣,再调动他们的生活经验,来再现作品中的形象。 4、四读:任务是读出自己的感悟。 古诗词诵读的最高境界是“披文而入情”,做到入情入境。在学生读好节奏、读出韵律、读懂意思的基础上,应引导学生感受
7、古诗词的情境,让他们“移情入境”,获得情感体验。 诗歌的背景资料,有助于学生走进词人的内心世界,更进一步理解词意。这首词是作者晚年遭受议和派排挤和打击,被迫归隐上饶地区闲居农村时所作。在他词中,这一家五口的生活其乐融融,十分幸福、美满。表面上看,辛弃疾好像对这种生活十分满意,陶醉在这安逸、舒适、平静的农村生活中。但是作为一生都立志报国,渴望能赶走金人,收复失地的爱国词人辛弃疾,怎么会甘心隐居农村,在碌碌无为中了此残生。他的内心多么渴望收复失地,让普天之下的老百姓,特别是北方的老百姓也能过上这般幸福的生活呀!了解了诗词的创作背景,就能
8、体会到语言文字背后的情感。 其次要引导学生品读入境。《清平乐村居》中的“醉”字,是这首词的“文眼”。为了让学生理解“醉”字所蕴涵的丰富的思想感情,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谁被乡村宁静祥和的生活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