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总论路基路面工程ppt课件.ppt

第一章总论路基路面工程ppt课件.ppt

ID:59489904

大小:7.44 MB

页数:59页

时间:2020-09-13

第一章总论路基路面工程ppt课件.ppt_第1页
第一章总论路基路面工程ppt课件.ppt_第2页
第一章总论路基路面工程ppt课件.ppt_第3页
第一章总论路基路面工程ppt课件.ppt_第4页
第一章总论路基路面工程ppt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一章总论路基路面工程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路基路面工程张洪亮授课计划总学时38学时。第一章4学时;第二章4学时第三章4学时第四章4学时第五章4学时第六章6学时第七章4学时第八章4学时第九章2学时复习2学时参考书(1)路基设计规范、施工规范(2)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施工规范(3)沥青路面设计规范、施工规范(4)基层施工规范(5)公路土工试验规程(6)路基设计手册、路面设计手册(7)高等级公路路基路面施工技术徐培胡长顺、黄辉华编第一章总论目的要求1了解公路运输的特点和公路的发展历史。2掌握路基路面基本概念。3掌握路基用土的分类方法。4掌握路基干湿类型的划分及确定方法5掌握自然环境对

2、路基路面的影响。6掌握公路自然区划的原则与区划方法。7掌握路面结构层的划分及各层的功能。8掌握路面及路面材料等级的划分。重点1.对路基路面的基本要求2.水分、温度等对路基路面的影响3.路基土的分类方法及土的命名方法难点路基土分类及不同土的特点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课堂讨论。§1-1道路工程发展概况1.交通运输的意义交通运输设施——国家的重要基础设施;具有政治、经济、军事意义。现代交通运输的基本形式及其特点:5种运输形式——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道路运输“门—门”的面上运输2道路的发展我国情况○古代4000年前,我国已经

3、有了车和路。西周建立了以都市为中心的道路体系。秦朝秦始皇统一六国修驰道,筑长城,开灵渠驰道直道——军事、政治、经济目的驰道质量标准:宽五十步(70米),路基高于地面,铁锤夯实路基,三丈一松,十里一亭。汉代——驰道,唐朝——贡道,元朝——驿道,清朝——官道○解放前1912——1949年,公路有了初步发展,13万公里,○建国后1988年10月,我国第一条高速公路沪嘉高速公路建成。1989年08月广佛高速公路16公里通车。1990年又相继建成全长375公里的沈大高速公路和143公里的京津塘高速公路。1999年10月,我国高速公路总里程突破1万公里

4、(11605公里),位居世界第四位。2000年高速公路的总里程已经超过15000公里,2001年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70万公里,居世界第四位,高速公路里程达到了19000公里,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国外情况古代古罗马具有完整的道路体系和良好的施工工艺。近代汽车工业——道路德国1919年建成世界最早的高速公路,二战摩托化部队3860公里可作飞机临时跑道,80年代11536公里。美国1937年开始,1991年全部的州际公路系统完成,纽约——洛杉矶4556公里最长,1956—1980年每年3000公里,83年代84000公里日本1957年开始,

5、1958—1965年名(古屋)神(户)高速,1994年5500公里,2003年10800公里。韩国1968年开始,汉城—仁川高速公路,1989年1550公里发达国家公路主骨架已形成,大规模土木工程基本结束,进入高级的管理,养护阶段3路基路面方面科技突破性的进展其中包括:公路自然区划土的工程分类路基强度与稳定性高路堤修筑技术与支挡结构软土地基处理岩石路基爆破技术沥青路面结构水泥混凝土结构柔性路面设计理论方法刚性路面设计理论与方法半刚性路面结构路面使用性能与表面特性路面管理系统路基路面学科的发展趋势——与其他学科的交叉与发展,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6、:材料科学岩土工程学结构分析理论机电工程自动控制与量测技术现代管理科学§1-2路基路面工程的特点1.路基路面的定义(1)路基:在天然地表面按照道路的设计线形(位置)和设计横断面(几何尺寸)的要求开挖或堆填而成的岩土结构物。(2)路面:在路基顶面的行车部分(其它指路肩)用各种混合料铺筑而成的层状结构物。2.路基路面的性能要求(1)承载能力包括强度和刚度。强度:指行车荷载作用下路面中的应力应变不超过极限值,不发生与之有关的破坏,如断裂等。(一般仅指路面)刚度:指在行车荷载作用下路基路面不至于发生相当大的变形,对应的破坏有:沉陷或波浪。一般既与路

7、基,又与路面有关。(2)稳定性定义:长时间在行车荷载、水和温度等的作用下能保持工程设计所要求的几何形态及物理力学性质。内容:①整体稳定性:主要针对路基而言,即不发生路基的失稳,如滑坡、坍塌等。②水稳定性:即不至于由于水发生各种破坏,如排水不良地带路基损坏,路面唧泥等。关键做好防排水的工作。③温度稳定性:即不至于由于温度(如高温、低温)发生各种破坏,如车辙、冻胀等。影响因素(原第三节):①地理条件:主要指地形、地貌等。如平原区要求有一定的最小填土高度,山区整体稳定性容易失稳等;②地质条件:岩石的种类、节理、风化、裂隙、倾向等。(主要针对路堑)

8、。另外不良地质(如泥石流、滑坡)等;③气候条件:气温、降水、日照、风向、风力(主要指沙漠公路)等;④水文和水文地质条件:指地表水和地下水;⑤土的类别。(3)耐久性主要有:路面材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