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946798
大小:24.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7-12-29
《(随笔)让幼儿在科学活动中自由奔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让幼儿在科学活动中自由奔跑广州警备区幼儿园萧绮婷一、为幼儿科学探索活动提供自由的“奔跑”跑道。孩子生来就具有一种好奇的内驱力,一种不学而能的探索力。幼儿的好奇与探索是无处不在的,无时不有的,而作为老师应及时的把握时机让幼儿在科学课程的“跑道”上自由的探索与奔跑。传统的课程模式中“课程的跑道”是统一起点、统一标准,统一时间,统一空间,统一终点的。而以幼儿个性发展为目标之一的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尊重每一个幼儿的差异,面对每一个独特的心灵,为每个孩子的发展提供各自的“跑道”。因此在我贴近了孩子的生活给予孩子更多的自
2、主性,更多的时间,和更广的空间。如:在科学探索活动《不倒的房子》中孩子对“房子”的结构怎样才坚固不容易倒展开探索,孩子的兴趣点和表现的手法都各有不同。有的孩子将已有的建构知识和经验进行综合、概括表达自己的意见与理解;有的孩子则根据自己收集的材料在多次的模仿建构实践中开始比较、归纳异同;有的孩子在询问、与模仿中尝试自己的想法与做法并自发的进行检验.....我们开展科学探索实践活动,为孩子提供了更多样更灵活的学习方式来表达孩子自己的所见、所思、所学的机会。让孩子在各自的“起点”上以不同的“速度”,采用不同的路线
3、自由奔跑。这既体现了孩子活动的自主性,也体现了新的课程观的开放性。二、控制好幼儿科学探索过程中“奔跑”的高潮与低谷,在科学探索活动中,幼儿以各种方式对感兴趣的事物进行探索,如采访、制作、实验、讨论,或几种方式的组合。,因为探索过程最能反映孩子之间的不同认知风格、不同操作方式和风格迥异的表现形式,所以教师只要有目的的进行观察记录就能看到一些孩子不易表现出来的特点:好动顽皮的孩子此时却细致的把一个个纸杯均匀的摆放在木板下准备进行纸杯的力学小实验;平时不爱讲话,害羞的小女孩此时正神拆飞扬地介绍她在《十万个为什么》
4、中查到的有关锡纸沉浮的资料;还有那个字最小的小男孩还在有条有理地给自己的小组成员分配任务.....不同的孩子有其自己不同的优势领域,当他们用其喜欢或擅长的方式对未知事物进行探索时,他们与生俱来的探索力就会发挥到极至,他们的行为严肃而专注,他们的眼神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当然,在科学活动的探索过程中,孩子的探索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按部就班的。常常会有反复操作或机械摆弄一样东西的情形出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两种:一种可能是孩子的探索处于“高原状态”,遇到一时难以突破的困难,此时教师就应适时的通过语言、动作、材料,
5、甚至加入孩子的探索过程,帮助孩子走出“高原状态”,,使孩子产生进一步探索的愿望。如果孩子遇到矛盾或挫折时教师一味地等待与旁观,就会导致幼儿失败情绪体验程度过强,探索激情遭遇钳制,从而扼杀了孩子进一步探索的欲望;另一种可能是这些事物缺乏挑战性使孩子失去了兴趣。此时教师要仔细是分析并确定下一步的引导策略。教师既可以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也可以及时调整探索对象,引导孩子对新的事物进行探索。如果教师没有及时观察到孩子的“游离”状态,就会导致幼儿渐渐丧失探索的兴趣,孩子的探索能力就会降到最低程度。三、为幼儿科学探索活
6、动“助跑”。探索型科学主题活动是一种低结构,高开放的活动,在活动中宽松自由的环境,为孩子提供了尽兴探索,尽情表达的机会,创设了创造性地表达,表现的空间。在活动中幼儿情绪愉悦,敢想敢做,在积累了一定知识的基础上,他们会大胆地把自己的所思所想用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毫无顾忌地表达出来,将自己的情感毫无保留地抒发出来,在表达和抒发的过程中他们的自我得到展现,各种潜能得到了发挥。当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在课程的“跑道”上尽情的奔跑时,作为老师的我们应适时,适度的“助跑”,更好地应用教育的智慧与教育的策略为孩子助跑则是一
7、门科学,在不断参与孩子的科学探索活动中我领悟到,及时观察抓住孩子在探索中的闪光点,欣赏孩子的探索实践的行为适时地提出自己的发现,引起孩子的思考并与孩子一起收集材料,与孩子分享探索的成功,则是我们所说的“助跑”。在不断的“助跑”中我得到以下的经验:1、“助跑”就是欣赏与观察。教师应关注孩子平时的探索活动,孩子的每一个发现,每一个活动过程都是他们智慧的闪光点,都是他们兴趣的反映,都有一定的价值,作为教师要尊重幼儿的兴趣,学会理解与欣赏,要让幼儿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与方式。2、“助跑”就是鼓励与加油。在活动中,
8、幼儿的每一次尝试都是一种新的体验,教师要以同伴的身份为幼儿大呼“加油”!“你的注意真不错,来试试!不行没关系,我们一起来想更好的办法。”.....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幼儿之间互相提建议,让他们彼此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从而一起体验完成任务的喜悦。3、“助跑”就是支持与引领。引领并不是“教”,而是让孩子在活动中运用各自已有的经验,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和学习方式。但教师有时可以给孩子一些建议,至于这些建议幼儿是否采纳,则完全由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