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943680
大小:28.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12-29
《如何让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行之有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如何让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行之有效 【摘要】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高效学习课堂的重要环节。然而,许多教师由于缺乏对这种学习方式的实质的理解,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例如:学生合作华而不实;教师点评泛而不精;合作探究学习的频率过繁。导致上述问题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师自身存在的问题;第二,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第三,课堂合作、探究学习的评价模式不完善。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对策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精心设计,提前预设;其次,要深入点评,促进生成;最后,要把握尺度,适时而为。【关键词】思想政治课合作探究6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被教师们广泛运用于课堂
2、教学。何谓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即指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帮助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群体作用,在合作中学习,积累丰富的知识,培养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这种学习方式具有多方面的优势,有利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让我们担心的事情又随之而来,许多教师把这种学习方式当作教学公开课、观摩课的一道“大餐”,每课必用,处处使用。事实上,这是对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精神实质的误解,这样做非但没有发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作用,反而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影响了课堂教学实效。一、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方法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多次课堂观摩和课
3、堂观察,这一方法在课堂具体实施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学生合作华而不实。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教师让学生就一个问题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生迅速组合在一起,七嘴八舌,热闹非凡。可是仔细一听,不难发现,这热闹的背后存在的合作学习是只作不合,只议不思,只说不听,有的学生搞一言堂,只顾自己表达自己的意见;有的学生一言不发故作沉默,还有的学生干脆天南海北,发表与教学内容无关的观点,偏离了主题。这样的合作学习只限于形式,实际上学生没有认真思考,没有思维撞击的火花,没有意见交融淌出的源头活水,学生的思维能力没有得到培养。6二是教师点评泛而不精。有许多教师对学生合
4、作、探究学习的反馈成果点评得不够精细,通常的做法是,让几位小组的代表将讨论的观点与大家分享,教师作几句粗略的评价甚至不评价,然后直接将正确的观点呈现给各位学生。事实上,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回答作深入地评价,学生的观点合理性在哪,还有那些不到位的地方,通过进一步启发引导,让学生将观点加以完善,最后以科学的术语加以呈现。当然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使用一些激励性评语,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三是合作探究学习的频率过繁。有些教师把自主、合作、探究这种学习方式当做是“万金油”,几乎是每课必用,处处使用,一堂课总免不了要安排几次合作、探究学习,没有考虑本课内容是否适合,有些环节是否需要。每节课都
5、有一些非重点,如果将这些不需要合作学习、甚至不适合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内容,强行纳入合作学习,就会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导致课堂低效。二、问题的成因导致上述问题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师自身存在的问题。许多教师没有正确把握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精神实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急于求成,操之过急,违背学生的认知规律,活动前不讲清楚要求,不给学生明确的任务,没有动态地变更小组人数及成员的角色,对学生中的“弱势群体”缺乏关注,不能科学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一味地让学生合作,讨论,结果是表面热闹,实效则不强。6第二,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优生知识丰
6、富,能力较强,因而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往往处于主导地位,承担了主要的职责。而学困生则处于从属或被忽略的地位,做名副其实的“旁听生”。在合作学习中,学优生往往具备了合作交流的某些条件和要求,成为小组内最活跃的分子,他们的潜能得到了发挥,个性得到了张扬,而一些学困生因为基础薄弱,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不高,思维较为迟钝,往往落在后面,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被变相剥夺了学习的权利。久而久之,这部分同学就会对这种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丧失兴趣。第三,课堂合作、探究学习的评价模式不完善。有些教师分不清合作学习是手段还是目的,有些教师片面地认为只要课堂气氛好,小组合作探
7、究活动就成功了,这节课就是一节好课。其实,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只是一种手段,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活动理解并掌握所学知识,培养能力。由于缺乏理性指导和科学评价,因此许多教师在操作上随意性较大,只注重课堂气氛热烈,势必使得合作学习成为一个“花架子”。三、解决问题的对策为了让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行之有效,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6首先,要精心设计,提前预设。“探究”的内容要具有价值性、开放性、合作性。探究点的设置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切忌随意性和盲目性。教学问题的创设要注意四个原则,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