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误”到“悟”的研修反思.doc

由“误”到“悟”的研修反思.doc

ID:59422120

大小:48.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5-26

由“误”到“悟”的研修反思.doc_第1页
由“误”到“悟”的研修反思.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由“误”到“悟”的研修反思.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由“误”到“悟”的研修反思20组刘瑞枝通过本环节的学习,我认为:我们要有效利用错误资源。(-)利用错误资源,让学生自主探究《新课标》中提出:有效的教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依据。学生知识的建立,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过程,而是在教师的引领下,通过自己主动探究来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在一堂练习课上,有这样一道题n:把一条绳子用剪刀剪5下,每段长2米,求这条绳子一共有多长?”一开始学生不假思索异口同声地说:"10米”。我半时并没有告诉学生正确结论,而是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也可以动手操作,进行探究,寻找答案。结果有的学生拿纸条折,有的画图分析,还

2、有的拿剪刀剪纸条,学生最终发现,剪5下绳子可以剪成6段,应该是12米。通过各种形式探究活动,寻找错误原因,得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使学生的潜能汇聚在一起发挥,智慧汇拢到一处碰撞。一节真实的课堂教学,学生不可能不出现错误,就因为有了这样那样的错误,才使课堂教学更精彩,更能体现真实性。因为教师不但可以通过挖掘学生的错误资源,及时调整课堂教学,还可以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二)利用错误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习错误来自于学习活动本身,是具有特殊教育作用的学习材料。它来自于学生,贴近学生,暴露出学生的真实思维,反映出学生建构知识时的障碍。如果教师能有效利用错误信息,挖掘错误中

3、蕴含的创新因素,巧妙地给以点拨、适时地给以鼓励,则能帮助学生突破眼前的思维障碍,进入创新的新境界。例如,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时,发现个位上不够减,正当同学们齐心协力想办法时,有位同学提出:“老师,我有办法,35-6,5-6不够减,用6・5就行了,6-5=1,30+1=31。”从结果看,显然是错误的,但他的思路中乂明显含有“创新”的成分。我没有否定他,而是鼓励他说:“我们都想听听你的理由,可以说给大家吗?”他说:“个位上的5和6相差1,就用30+1……”话没说完,他马上用小手捂住了嘴,“哟”了一•声,“老师,我刚才说错了,不是30+1,应该是30-l=29o"我赞赏地点点

4、头,他是用“差几减几”的思路解决的,在紧接着的学习中,学生既掌握了退位减法的一般方法,乂多懂得了一种计算思路。像这样善待、宽容、利用错误,就能为学生开辟出一片创新的“新天地”,达到激发创新情感、激活创新思维的目的,正如教育专家所说的“课堂上的错误是教学的巨大财富”。(三)善待“错误”,变废为宝。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其特定的条件,错误也一•样。人们常说“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宝贝”。如果我们能用这样的眼光来看待课程和教学,那会是另一•番境界。在一次二年级数学《探索规律》的探讨课上,其中练习环节有这样-一道题目:下面是有规律排列的一些圆柱体和正方体:……红黄蓝绿红黄蓝绿……问:左起第15个图形是

5、()色的()。第一个孩子的答案是蓝色的圆柱体,规律是每四个一组,按颜色排列。其他学生都给予了肯定。这时老师也许看到预设的标准答案己经浮出水面了,就准备进行下一道题目。这时另一•位学生乂站起来汇报自己的答案:红色的圆柱体。这个孩子话音刚落,其他学生马上否定说不对。老师抬头看了看这个孩子,也摇摇头委婉的否定了这个答案,并指出他没有按照颜色排列的规律找答案。那个小男孩听后默默地坐下并低下了头。我们应该为这个精彩的答案被否定而感到惋惜,这位学生是按照图形的形状来找规律的。难道这个不是规律吗?是因为它太容易被发现了,还是因为它不是这位老师原先预设的答案?当学生的思路超出或是偏离了我们预定的设想时

6、,我们为什么一定要急于下结论,而不先听听学生自己的分析呢?学生的思维角度、思维方式和思考过程难道不比答案本身更具有价值?即便真的错了,那也是一次有价值的体验,也是一•种资源。为了几个预设的“教学目标”而抢时间,不顾学生积极的参与热情和辛苦的劳动,这好像有点得不偿失。我们的课堂教学到底是为谁服务,是为了既定的教学目标服务,还是为学生服务?“错误”和“正确”本来就是相对而言的,我们不能抓住自己手中的“标准答案”不放,多一根评价的标尺,也许就会多一份惊喜。(四)在纠正错误中完善学生人格在新理念的倡导下,学生的主体地位越来越明显,教学氛围也越来越民主,学生在学习上出现错误时,我们老师能够理解、

7、宽容学生,但我们也随时.可以看到,半一位成绩稍弱的学生在回答一•个简单的问题或计算一道简单的题目出现错误时,往往会引来同学们的嘲笑声。前几天在练习乘减、乘加、除减、除加混合的两步计算时,有这样一•道题:36-9:3,有位计算能力相对较弱学生在板演时先算减法,后算除法了,结果成绩相对好的学生就嘲笑他,“这个都不会算”,“太笨了”等,我立即“刹车”,同时向同学们提了个问题:如果当你做错的时候,大家都像你们这样说这么难听的话,你的心情会怎么样?他们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