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符合新时期战略需求工程人才

培养符合新时期战略需求工程人才

ID:5940854

大小:35.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7-12-29

培养符合新时期战略需求工程人才_第1页
培养符合新时期战略需求工程人才_第2页
培养符合新时期战略需求工程人才_第3页
培养符合新时期战略需求工程人才_第4页
培养符合新时期战略需求工程人才_第5页
资源描述:

《培养符合新时期战略需求工程人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培养符合新时期战略需求工程人才  余寿文,清华大学原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高等教育研究会、中国高等工程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国际工程教育学会联盟副主席,国际断裂学会终身荣誉会员。长期从事高等工程教育、断裂力学、损伤力学、细观力学、微系统力学等的研究与教学。《中国电力教育》:您一直致力于推动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实践和国际学术交流合作,2012年国际工程教育学会联盟授予了您“全球杰出工程教育奖”,首先请您为我们介绍一下当前中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情况以及我们面临着哪些挑战?12余寿文:我

2、国近代工程教育始于晚清洋务运动兴办的各种西式学堂,经过140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世界上公认的高等工程教育大国。回顾这百余年的发展历程,尽管现在仍存在一些问题,但不能否认的是我们的高等工程教育还是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新中国解放以后,国家处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高潮,汽车、飞机、拖拉机、机械制造、土建、化工、矿业工程等方面非常需要专业人才。在百年中国工程教育发展史上,1952年的院系调整对我国的工程教育产生了最为深远的影响。很多工科院校在那时成立并得到了快速发展,培养了一大批社会主义建设者,当时构建起的工程教育体系也影响至

3、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程教育更是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培养了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有力地支撑了我国工业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支撑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目前我们的工程教育已经具备良好基础,层次结构逐渐趋于合理、人才培养类型多样,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体系逐步完善。截至2012年底,全国在校大学生接近3000万,其中理工科学生约占1/3,在这将近1000万的理工科学生中,高等工程教育的本科在校生有452.3万人,研究生60万人,占高校本科以上在校生规模的32%。我们已实实在

4、在的成为世界上的高等工程教育大国。12在看到工程教育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时,我们也看到,经过建国50多年来的工程教育实践,暴露出了培养的工程技术人才规格单一、工程教育模式与社会不相适应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如果要说我们面临什么样的挑战,我想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从一个高等工程教育的大国进一步提高质量,成为一个高质量的高等工程教育强国。这个挑战具体又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就是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这里指原始创新人才。缺乏原始创新能力,就成为不了强国;另一方面就是如何培养在管理、引进消化吸收中进行创新,在生产流水线上进行改革的创

5、新人才。中国是世界上的制造大国,每年的GDP(国民经济总产值)近40%是制造业提供的,这些遍布全国各地的、量大面广的地方中小企业,对工程教育培养人才这个“大金字塔”底座的创新人才有着强劲的需求。各种层次各种类型的工程技术人员,也是我们逐步走向创新,迈向制造业强国的强大生力军。《中国电力教育》:目前,国际上的工程教育有着怎样的发展趋势和特点?余寿文:纵观国际工程教育的发展,有几个很重要的动向:第一,纳米、信息、生物技术等前沿科学快速发展,正逐步进入工程,并将势必与工程技术相结合。工程人员利用前沿高科技进行研发,并转

6、化成生产力。在这方面,我国已经拥有了非常好的开端。目前,一些发达国家采用的工程教育策略是“占领”创新性工程这个高端,而把加工制造和劳动力投入较大的工程转移给其他国家,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已经成为他们的转移地。中国不能只成为发达国家的转移地。第二,工程向着综合性、系统化发展。比如汽车制造,以前说到汽车似乎就是发动机与驱动行驶机构,但现在它涉及汽车安全、电子设备、卫星导航、节能、环境等各个方面,从纯机械工程转变成现代化的机械系统工程。12第三,工程正在向两端发展:一部分向尖端、细微发展,而另一部分则向着系统、复合巨型化发

7、展。在向两端发展过程中,一些发达国家已经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提出“回归工程”。我国的目标是“走向创新”,必须“两条腿走路”,既要拥有高端的创新性工程,同时也要服务于制造加工类需要大量劳动力的工程。这是由我国近期的国情决定的,与其他国家都不一样。“两条腿”中的“每条腿”都要重视、提倡创新,即使是在跟踪与模仿的部分制造行业。我们的工程教育需要很好地把握国家需求,在“全球化”和“本土化”之间实现平衡,建立既有中国特色又适应全球发展的高等工程教育。《中国电力教育》:十八大吹响了全面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冲锋号,十八大的报告提出要

8、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究竟什么是“创新”?您认为创新人才应具备哪些素质?12余寿文:对于“创新”,人们通常认为“创新”是一项高深的活动,只有那些专业人士中的精英们可为,那些大多数的“芸芸众生”只有运用与分享的权利。所谓“创新”,是指通过人们的生产活动或社会活动,做出有别于原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