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9407094
大小:47.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5-27
《小儿手足口病治疗体会.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小儿手足口病治疗体会小儿手足口病治疗体会【中图分类号IR725.1【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08-033-02手足口病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以发热,手、足、口腔部位皮疹、溃疡为主要表现,多见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少数病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并发症。目前,对该病治疗尚缺乏特异性药物。本人应用西米替丁联合炎琥宁中西医结合治疗手足口病病儿30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手足口病病儿30例均为本院门诊病例,均符合以下诊断标准:①流行病学特点;②发热,多表现为中等发热(偶有高热,体温39°C以上);③皮疹以手足掌部为特征
2、,基底绕有红润,部分发生在臀部;④口腔疱疹一般与手足疱疹同时或先于手足疱疹发生;⑤白细胞总数正常或轻度升高。男15例,女16例,年龄8月〜5岁,其中〈1岁8例,1〜3岁17例,>3岁5例;1.2治疗方法给予西米替T(5mg•kg-l•d-l)及炎琥宁(5〜10mg•kg-l•d-l),每日1次,溶于生理盐水或50g/L葡萄糖液100inL静脉滴注,疗程3〜5do给予相同的对症处理,酌情应用抗生素及退热药物。疗程结束后判定疗效。1.3疗效评价显效:48h内体温正常,一般状况好转,72h内不流涎、能进食,正常玩耍;有效:72h内体温正常,一般状
3、况好转,5d内不流涎、能进食,正常玩耍;无效:治疗4d仍发热、流涎、进食受限,口腔黏膜充血糜烂明显,并发细菌感染。2结果30例中,经治疗后,显效8例,有效14例,一般状况好转8例,无效0例。3讨论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为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的柯萨奇病毒A组和肠道病毒71型(EV71)O多见于学龄前儿童,表现为发热、手、足、II腔和臀部出现疱疹,II腔粘膜疱疹疼痛明显,破溃后出现溃疡、流涎、不愿进食。EV71感染易出现重症病例及神经系统后遗症。手足口病一般可以自愈,轻症不需治疗,但多数患儿口腔疱疹及溃疡严重,可因疼痛影响吞咽,导致患儿烦躁哭闹,不愿进食,加之患儿常伴发热,病情严重者可致脱
4、水及酸中毒。一般II腔内病变5〜10d愈合,自然病程较长,对患儿影响较大,许多患儿需给予治疗,本文入选病例均为伴发热、口腔疱疹及溃疡较重并伴拒食或脱水的患儿。西米替丁为H2受体阻断剂,有免疫调节作用,机制是阻断抑制性T细胞表面的H2受体,使抑制性T细胞活性降低而提高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因而具有抗病毒作用。同时,西米替丁对组胺所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及水肿具有强大抑制作用,从而减轻炎症及过敏反应,有促进粘膜溃疡面愈合的作用。炎琥宁主要成分为脱水穿心莲内酯琥珀酸半酯钾钠盐,具有明显的解热、消炎、杀菌、抗病毒等多重功效。炎琥宁可促进肾上腺皮质功能,促进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增强体液免疫力,有效灭活
5、病毒。此外,炎琥宁静脉给药很快达到血药浓度,副作用极小。西米替丁与炎琥宁合用,二者均有抗病毒作用和增强免疫作用,还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轻渗出和水肿,促进皮疹和溃疡的痊愈,炎琥宁还有抑菌作用可防止继发细菌感染,并对烦躁哭闹患儿具有镇静作用,两药合用有协同作用,疗效确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参考文献1.钟政武,严小荣,周招美.炎琥宁佐治小儿手足口病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07,7(11):2048.2.孙玲.炎琥宁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28):6792.1.张建中.西咪替丁治疗多发性口腔溃疡105例[J].实用儿科临
6、床杂志,2004,19(11):982(责任审校:朱瑞)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