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论―绪论ppt课件.ppt

中国文化概论―绪论ppt课件.ppt

ID:59396111

大小:5.41 MB

页数:41页

时间:2020-09-20

中国文化概论―绪论ppt课件.ppt_第1页
中国文化概论―绪论ppt课件.ppt_第2页
中国文化概论―绪论ppt课件.ppt_第3页
中国文化概论―绪论ppt课件.ppt_第4页
中国文化概论―绪论ppt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文化概论―绪论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文化研究绪论篇主要内容:一、文化的界说二、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三、中国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四、学习中国文化概论的目的意义和方法4123教学目的:通过绪论的学习,明确中国文化的概念,涉及范围,基本宗旨以及学习的目的、意义和方法。教学重点:中国文化的基本概念教学难点:对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的认识一、“文化”界说一、“文”的含义:1.“文”的本义:文即纹文:本义指各种颜色交错形成的一种纹理。《周易·系辞下》“物相杂,故曰文。”《礼记·乐记》“五色成文”《说文解字》“文,错画也。”《左传·昭公二十五年》“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白与黑谓之黼,黑与青谓之黻。”刻画在甲骨上的纹刻画在陶器上的纹

2、刻画在青铜器上的纹2.文的引申义:1,文物典籍,礼乐制度。《论语·子罕》:“文王既没,文不在兹。”2,人格修养。《论语·雍也》:“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3,美善德行。《礼记·乐记》:“礼减而进,以进为文。”二、“化”的含义1.“化”的本义:本义改,易,生,乘,造化,变化,改变。指事物形态或性质的改变。古字为“匕”。甲骨文,从二人,象二人相倒背之形,一正一反,以示变化。《周易》:男女构精,万物化生。《礼记》:赞天地之化育。《庄子.逍遥游》:“化而为鸟,其名曰鹏。”2.“化”的引申义:教行迁善。《中庸》“可以赞天地之化育。”3.“文”、“化”并用:文、化

3、两词均为单音节词,并联使用在战国末年。《易经·贲卦·彖传》:“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意思是:刚柔交错成文,这是天象。社会轨制、风俗教化是人们生活的基础,是社会人文现象。观察天象,就可以察觉到时序的变化。观察社会人文现象,就可以用教化改造成就天下的人。孔颖达《周易·正义》“以文教化”西汉时代,“文”“化”两个单音节词,合成一词。刘向《说苑·指武篇》“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三、”文化“与”文明“唐.孔颖达《尚书.舜典》”经天纬地曰文,照临四方曰明。“文明:兼容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的双重意义,影响面大,近似于广义文化。

4、文化——简言之:自然的人化二、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广义的文化: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指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意识形态。简言之:自然的人化(二)广义文化的结构层1、物态文化层 由人类加工自然创制的各种器物,即“物化的知识力量”构成的。它是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是可感知的、具有物质实体的文化事务,构成整个文化创造的基础。2、制度文化层由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各种社会规范构成的。它包括社会经济制度、婚姻制度、家族制度、政治法律制度,家族、民族、国家、经济、政治、宗教

5、社团、教育、科技、艺术组织等。3、行为文化层 由人类在社会实践,尤其是在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习惯性定势构成的。它以民风民俗形态出现,见之于日常起居动作之中,具有鲜明的民族、地域特色的行为模式。4、心态文化层 由人类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长期蕴化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构成的。这是文化的核心部分。它还可分为以下两部分:(1)社会心理:指人们日常的精神状态和思想风貌,是未经过理论加工和艺术升华的流行的大众心态。成都人VS上海人(2)社会意识形态:指经过系统加工的社会意识,它们往往是由文化专门家对社会心理进行理论归纳、逻辑整理、艺术完善。并以物化形态--通常是著作、艺术作品--固

6、定下来,播之四海,传于后世。人的对象化或本质外化显形文化表层器物用途衣食住行,工具、武器、文具、生活用具(器皿)、娱乐器具材料玉石器、陶器、金银器、青铜器、铁器、瓷器中层制度成文制度政治、法律、教育、不成文制度风俗礼仪、家族制度、生活深层精神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思想学术思想、哲学、人的本质隐性文化心理潜意识思维方式价值趋向行为模式审美情趣符号言语符号非言语符号三、中国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1.“中国”一词的古今演变:古时的“中国”一词有两个方面:一是地理概念,指上古华夏族君主的黄河中下流流域地区。二是指京师,汉代研究《诗经》的学者毛苌,特意为“惠此中国,以绥四方”作注:“中国,京师也。”

7、2."中华"的含义。中——聚四方之都华——光辉、文彩、精粹元代的王元亮在《唐律疏议释文》中将中国成为中华,:“中华者,中国也,亲被王教,字属中国。衣冠威仪,羽俗孝悌,居身礼仪,故谓之中华。”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思想家章太炎说:中华之名词,不仅非一地域或之国名,亦且非一血统之种名,乃为一文化之族名。故《春秋》之义,无论同姓之鲁、卫,异姓之齐、宋,非种之楚、越,中国可以退为夷狄,夷狄可以进为中国,专以礼教为标准,而无有亲疏之别。其后经数千年,混杂数千百人种,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