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939569
大小:28.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7-12-29
《浅谈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教学论文浅谈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姓名:陆秀芳工作单位:永宁县胜利中心小学通讯地址:永宁县胜利中心小学邮政编编:750100联系电话:8018497电子邮箱:7浅谈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文章摘要:新课标中强调的自主式、探究式学习方式要求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和方式必须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所以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形成的质疑的意识、精神与能力。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发展思维,必须增强质疑意识 ,培养质疑精神;指导质疑方法,培养质疑能力 ;拓展质疑角度,培养思维品质。使
2、学生在阅读中多思、善思、深思,做到学中问,问中学,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开拓思维。主题词:阅读教学质疑能力正文:“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就是说学习的过程中,只有善于思考,发现问题,并想方设法解决它,才能尽快实现新旧知识的有效整合,逐步完善认知结构,有一分疑问,就有一分收获。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我们越来越认识到, 鼓励
3、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质疑精神、质疑能力,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举措。因此,语文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阅读教学中,我们要还学生学习实践的主体地位,尽心引导他们质疑问难,只有学生能够在读书中认真地思考、主动地提出问题了,才能进一步去探究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开启学生心智大门,使之从有疑到无疑,再产生新疑。一、创设质疑氛围 鼓舞质疑精神 7有问题才会产生求知的欲望。学生读书,一定会产生许多问题,有完全不懂的问题,有懂得不透的问题,还有教
4、师或其他同学提出的而自己尚未察觉的问题,有的比较浅显,有的比较深刻。但是,长期以来,教学中常常忽视学生的这种学习潜能,教师不能发挥他们参与学习的主动性,有意或无意地在压抑学生好问的天性,致使学生产生了各种心理障碍,如:对自己的认识产生自我否定的意识,存在认为自己根本提不出问题的自卑心理;自己有问题,但顾虑重重,担心提出的问题不合教师的意图而受到教师的指责;或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不能引起教师的重视,并担心遭到同学的嘲笑等。 由于这些心理障碍,使得课堂无法形成浓厚的质疑氛围,尽管教师千方百计地表扬、鼓励,但却不能
5、真正激活学生思维的火花,难以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学习的良好局面。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教是要克服学生心理障碍,增强质疑意识 ,培养质疑精神。 (一)认识质疑的重要性“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重在不会问。”善于质疑也是一项重要的学习能力,再增强学生质疑意识之前要使学生认识到学会质疑的重要性。我们可以通过爱迪生“我能孵出小鸡来吗”、牛顿“苹果为什么往地上掉”等具体事例,教育学生学习科学家善于思索探究的思维品质,使学生懂得“疑而能问,已知知识大半”、“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的道理。还要告诉学生,
6、课堂提问不是老师的专利或某些学生的专利,每个人都可以提问,也只有在大家互相质疑的过程中,自己的思维才能得到发展。(二)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是影响教学氛围的重要因素。教学中,教师要遵循民主教学的原则,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不但要经常鼓励那些积极提问的学生,积极创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和顾虑,使他们勇于提出问题,教师还应遵循延迟判断原则,对学生提出的各种意见、观点,不要当即做出判断,要不断鼓励学生产生新的想法,大胆地向同学质疑,向老师质疑,向教材质疑,在质疑中求疑,在求疑中发展
7、思维。 (三)创设良好的质疑情境在课堂教学中,仅仅注意师生关系是不够的,教师还要想方设法为学生创设好质疑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产生问题,从而产生解答问题的欲望,以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如教学《火烧云》一课,教师根据课文中火烧云的特点,自已设计或先用活动教具,让学生为全班同学操作和介绍,然后激发学生:“大家对他的介绍和操作满意吗?”“大家可以提出问题来考考他。”顿时,学生们纷纷质疑,台上的学生一一解答,甚至会出现一人解答不了众人共同帮助解答的可喜局面,使“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一教学思想落到实处。7(四)
8、妥善处理学生问题培养和引导学生质疑,要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妥善处理。对一些跟课文没有关系的问题,不宜一一作答。可告诉学生留在课后解决,从学生问题中归纳筛选出围绕教学目的探究课文有用的问题;对一些跟课文内容有关,但不是点子上的问题,应有选择地加以解答;对学生所提的问题欠明确或表达不妥之处,加以修改,给问题作出优化处理;对问在点子上、关键处的问题,要及时组织讨论,并椐以组织讲读的过程,求得解决。这样做,既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