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单位:普洱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永平镇第二小学姓名:王焕芳联系电话:0879-5341060手机:13887975552邮编:666402电子邮箱:ypzex@126.com通讯地址: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永平镇第二小学内容摘要:“质疑”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从小学生的好奇、好问、求知欲旺盛等特点出发,积极培养学生勤于思考问题,敢于提出问题,促进创新意识的形成。借问题促探索,借探索促发现,借发现促创新。对于学生的质疑,即使是幼稚可笑的,也不能轻易否定或讽刺挖苦
2、,而要正确引导,耐心解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仅发挥现代教学论的思想,也是培养创新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举措。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呢?关键词:质疑敢问有疑“质疑”-5-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从小学生的好奇、好问、求知欲旺盛等特点出发,积极培养学生勤于思考问题,敢于提出问题,促进创新意识的形成。借问题促探索,借探索促发现,借发现促创新。对于学生的质疑,即使是幼稚可笑的,也不能轻易否定或讽刺挖苦,而要正确引导,耐心解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仅发挥现代教学
3、论的思想,也是培养创新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举措。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呢?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敢问。目前的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还是串讲串问,牵着学生走,没有给学生留给学生积极思维的空间。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学习的开拓,有疑才会去探索。要将“质疑”引入课堂,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明确提问不仅是教师的权利,更应该是学生的权利。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学习新知的基础上,大胆质疑,积极探索。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有问题才有思考。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儿童好奇心强的特点,培养学生的问题
4、意识。使他们敢疑敢问,积极地参与到认知活动中,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要做到这点,就需要教师创设“和谐的情境”,让学生敢于质疑。如果课堂的教学气氛过于严肃,学生就容易对教师产生恐惧而不敢提出问题,抑制了学生的思维。首先要保护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思维永远是由问题开始的。“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竟提出了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如:“长方体有6个面,一个面有4条边,为什么长方体的棱长不是24条,而是12条?”“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不同?”
5、等。老师表扬了这几个学生大胆质疑的精神,但并不急于回答问题,-5-而是把问题交于学生去讨论思考。通过质疑问难,自由讨论,不仅保护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潜在的创力也得到充分发挥。其次努力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数学的课堂教学是以解决问题为主线,问题是思维的核心。教师要积极创设问题情境,激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教会学生质疑问难的方法。正像教育家顾明远所说的:“不会提问的学生不是学习好的学生.”学生不仅需学答,而且应要学问。提问质疑可以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促进他们主动参与。例如:教学“小数乘以整数”,先放手让学生自学课本例题。“
6、花布每米3.5元,买5米花布要用多少元,该怎样列式计算?”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质疑问难:为什么说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计算时为什么要把3.5转化成35?”“为什么175要缩小10倍?”接着老师组织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围绕以上问题展开讨论,准备集体交流,解决问题,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二教给方法,让学生有疑。 方法的教学往往比知识的传授更重要,因为“教”是为了“不教”。常言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每一个教师都应该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学会是前提,而让学生会学才是目的。要让学生敢问、乐问,但更应该
7、让他们会问。要使学生认识到不会问就不会学习,会问才是具备质疑能力的重要标志。从心理学角度说,好问和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求知欲的表现。教师要善于利用儿童这份天性,教给质疑方法,-5-让学生学会把学习过程中有价值的疑难问题提出来。我认为可从以下方面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1、从所学内容的课题找问题。刚开始教师要给予示范,教给发现问题的方法和角度。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时可问: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有的学生说:我想知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有的同学说:长方形的面积是长乘宽,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应用什么乘什么
8、?这时我对以上的提问题的同学给予肯定,并相机引导学生提问题要抓住事物的本质,并给予示范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把问题引向这节课的重点。2、从旧知识的比较和联系上找问题。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是十分紧密的,旧知识往往是作为新知识的基础,新知识又是旧知识的延伸,这些内在的共同因素,为学生掌握知识搭了桥,铺了路。为此,可以引导学生从新知识与旧知识的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