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938520
大小:2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12-29
《历史典故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历史典故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应用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教师的教育理念不断更新。新课程目标针对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树立提出了要求。中学历史教学在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树立科学的精神方面有着重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学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历史中蕴含的丰富知识,采取一切手段,丰富有限的教学资源。本文主要从历史典故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与运用出发探讨这一主题。关键词:历史典故中学历史教学运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教师的教育理念不断更新。新课程目标针对
2、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树立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形成民族的历史责任感与认同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逐步树立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人类的和平与进步事业作出贡献的人生理想,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逐步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由此可见,中学历史教学在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树立科学的精神方面有着重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5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第一步。在素质教育的指导下,中学历史课堂要实现真正的改革,就要发挥历史学科的社会功能和教育功能。如何让学生改变对历史厌
3、烦,甚至是不想学的现状,转变学生的思想,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呢?中学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历史中蕴含的丰富知识,采取一切手段,丰富有限的教学资源。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书籍丰富,有一种东西至今令每个人朗朗上口,记忆犹新。那就是有丰富内涵的中国历史典故。一个典故蕴含一段历史。有些中学生即使厌学,也能随便说出几个历史典故。对于典故背后蕴含的哲理,学生都充满了好奇和求知的欲望。如果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能够巧妙地运用历史知识中的典故,就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感受历史知识中的人文力量,有心理的体验与精
4、神的震撼,从而达到历史思想教育的目的。一、巧用典故,有助于学生理解历史5巧妙地运用历史典故教学,有助于学生理解历史的基础知识,加深记忆。如在教学秦末农民战争时,可以扣住典故“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让学生充分想象农民起义的场景,起义准备仓促,装备简陋。再如,分析“淝水之战”中双方力量的对比及分析前秦失败的原因。如果从前秦拥军八十七万与东晋八万士兵的敌对、双方军队的具体组成来分析的话,则效果不如用一个典故“投鞭断流”来得好。投鞭断流典故,具体讲述的是淝水之战前,前秦皇帝站在淝水之边,说了一句话,从此成为典故。即“以
5、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引用这一典故既可以说明当时的情势,前秦人马众多,兵力雄厚,又形象地描绘出前秦皇帝的骄纵自大。在讲到战后时,如果用一个成语“草木皆兵”补充,则更能说明当时以少胜多的情况。“草木皆兵”正是双方对阵时,前秦皇帝登城时看到的场景。东晋部队整齐而精锐,又看见八公山的草木好像人形,“此亦勃敌也,何谓少乎?”他以为那也是东晋的军队。这样,仅仅两个成语就把淝水之战的部分情节诠释得淋漓尽致。有人,有事,有前奏,有结果,有败因。学生不仅轻松记忆,而且记忆得比较牢固。二、巧设典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
6、趣是最好的老师。历史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兴趣培养出发。历史教材中的典故生动有趣,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诱因。大量的历史课堂教学事实表明,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束缚,很多老师只注重被列入考试范围内的知识点,只强调对考试知识点的机械化记忆。对教材上的历史典故和相关的史料,只是要求学生了解或是作为课外阅读,这就导致学生在历史学习上产生重记忆、轻理解的情况,引5起重接受轻思考的一连串反应。这不但给历史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还使得学生难以摆脱受传统教育模式束缚而滋生的惰性心理。学生对历史课内外的典故十分感兴趣。因此,
7、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通过设典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此基础上对学生加以引导,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创新,敢于发言。此外,除了对课本的现有典故进行设计外,还把搜集资料和典故作为学生的课后作业。在课外历史典故的搜集过程中,增进师生友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意识和能力。学生在课堂中动手动脑,变被动为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遵循了“以学生为主体”这一教学原则。三、运用典故,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列宁说过,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这种感情来自对祖国的深刻了解。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
8、国之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值得我们骄傲自豪的东西,如丝绸、火药、指南针、印刷术等。这些都是可以让学生引以为豪的东西。同时,在这段岁月中,还涌现出许多为国奋斗、捐躯的人物。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典故中,可以见到他们留下的身影。如勾践“卧薪尝胆”,蔺相如“怒发冲冠、完璧归赵”,廉颇“负荆请罪”,岳飞“精忠报国”,班超“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顾炎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