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的另一种形式.doc

天空的另一种形式.doc

ID:59357885

大小:34.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9-04

天空的另一种形式.doc_第1页
天空的另一种形式.doc_第2页
天空的另一种形式.doc_第3页
天空的另一种形式.doc_第4页
天空的另一种形式.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天空的另一种形式.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  黄昏迫近蒿村,也迫近了一个少年的内心。蜻蜓在田野收集着最后一批阳光,它们是乡间最终的定居者。大山的背影像裙子一样早早地把山脚笼罩,我干完田里的最后一点活,拖着疲惫的身躯,开始收拾东西,扛起锄头,挑着箩筐,希望一天的辛苦和收获能赶在夜色之前早一步抵达温暖的家。  田蜿蜒曲折,是狭长的梯田,从半山腰折折叠叠一直排列到山脚。远看跟楼梯一样,我们把这块地方叫做“楼田”。楼田的田哪怕只有几分大,田埂也有里把路远。我走在下面的田埂上,抬头看上面的田,感觉田就长在自己的头顶上,和盘踞在自己头上生活一样,沉重庞大,辽阔深邃,望不到头。  这是多年前的

2、瞬间感受,多年后的我有了不少的阅读经验,我发现:很多人都费尽心机地描摹自己的故乡,故乡的山山水水,和那些过不了多久就要换上一茬的花草树木,不管它们是多么的贫瘠与匮乏,总是和土地上的人们一起,被作家们赞美着,歌颂着,从而逼得中国文学史上出现了最为壮观一派——乡土文学,却大多对田避而不谈,他们不敢面对田,因为田是用来奴役人的。作家们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田在奴役人的同时,更多的是在喂养人,让人使唤。“均田免粮”,所有的农民起义的目标都指向田,忘却了田的作家们,在我看来就是一群大逆不道的逆子,是不容宽恕的。  田作为土地上的一块,是土的一种特殊形式

3、,可能是山的外延,也可能是家的备胎。山里的地,整平了,开垦出来,蓄上水,种下稻子,山就成了田;再挖深一些,就演化成了池塘;要是田被抛荒长了草,就成了山的一部分;抽干了下基脚,长出来的则是一座房子。  我们蒿村没有宗教,大家不信鬼神,只信命,但命是看不见的,看得见是田地和粮食。一条村道只有一个走向,一头通往家,另一头通向田。田种到哪里,路就修到哪里,不会多修,也不会少修。种田人觉得只要能吃好睡好,种好田,打足粮食,就行了,一条路只要能通到田里就够了,没有必要把路修那么远,把力气浪费在多余的东西上。  2  并不是每个出生在农村的人都有田,我是

4、没有田的。我一直对老师在课堂上讲的,我们是生长在新时代的人,农民翻身当家做了自己土地的主人这类话,倍感怀疑。  农村分田到户单干的时候,我还没有出生,就连哥哥都差点成为了没有田的人。母亲告诉我说,头天晚上队开会分田,怀着大肚子的她百般努力,并没有得到村民们的同情,没能为肚子里的人争得一个份额。肚子里的哥哥似乎感受到了来自他母亲的委屈,在开会结束的当晚性急匆匆地赶到了人间,为他,也为这个家庭争得了难得的一份田:八分六厘。全村每个人还不到一亩。  不管这个村子的人增加多少,田是有限的,等我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田地早就被瓜分完毕了,连离村落好几

5、里的高山田都不例外。像我这样一个没有田的人,在农村被视为多余的人,我必须挤压属于父母兄弟那一份。从我懂事的第一天起,我一刻都没忘记“多余人”的身份。每餐上桌前母亲都要说上一句,吃饭一粒米都不能浪费,我们是四个人吃三个人的饭。  蒿村是个山窝窝里的村子,山里的田,光照时间不足,粮食产量低下。每年打下的粮食,除了给人糊口外,还要喂猪,养鸡养鸭,这些是能给家里带来钱的东西。在别无其他出路的情况下,即便口粮是如何紧张,也不能不饲养牲畜,不养牲畜的人家,会被看做败家子,破落户,一家人都是好吃懒的做货色。那时候,哪家嫁女儿,判断男方是否可靠的最大依据就

6、是,到他们家的仓库去,用手敲一敲,看仓库剩下几块板子,还够不够吃上一年,够不够养活他的女儿。看他们家上桌吃饭用多大的碗,碗用得太大是靠不住的,那说明这家人不会安排生计。  我第一次感到田的重要性,是在目睹了一家三兄弟的反目成仇之后。  老举爷爷六十多了,他认为自己不用亲自再种田了,他决定分家,把两个老人的田平分给膝下的三个儿子。田分远近,而且有的敞阳,有的朝阴,产量是不可比的。老举爷爷自以为公允的搭配办法,得不到三个兄弟的同意,他们总觉得其他两人沾了便宜,自己吃了大亏。于是你死我活,大打出手。三个儿子躺下了两个,还有一个撂断了脚。我无法理解

7、他们这样的举动,不就是几分田么,为什么亲兄弟都要争个你死我活。我当时的还只是一个会看热闹的孩子,我不知道一年多打两百斤谷子,和少打两百斤谷子对一户人家的重要性。但我只知道了田对种田人家是重要的,足以让手足相残。我听见老举爷爷在山上给三个儿子挖草药治伤的时候叹着气说:“孽子呀,三个不争气的东西,怕是有一天要把老骨头饿死!”  哥哥和我成长,把全家送入了一段饥荒史。  那时候种田每亩要上交给国家一百多斤,而我们蒿村的亩产才700斤。赡养爷爷奶奶要几百斤,学校寄宿要三百多斤,有时候碰到急事拿不出钱,也只能向粮食要,一年到头,即便吃都不够,逼得没办

8、法总要卖上那么几百斤。于是,每年青黄不接的之时,家里就得向别人借了。当时没有几家能多出几粒粮食,就算借也不过几十斤,解决不了问题。因此,粮食在我家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很多农活,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