惰性知识资料.doc

惰性知识资料.doc

ID:59356211

大小:33.0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20-09-04

惰性知识资料.doc_第1页
惰性知识资料.doc_第2页
惰性知识资料.doc_第3页
惰性知识资料.doc_第4页
惰性知识资料.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惰性知识资料.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英语惰性知识:学生学到的呆滞的、脱离具体使用场合的知识,他们只知道了这些知识,出了校门却不会用;相反,在生活中,学习与行动之间的界限是模糊的,学习已成为一种发生于某一情境中的持续的、终身的活动过程。人们只有在丰富的社会真实情境中使用知识,才能真正理解它的内涵并正确、灵活地运用知识。去情景化教学:坊间一些从事职业性工作的人,如木匠、修理工、面包师等,虽然只是从学徒做起,且没有受过完整的专业教育或训练,却能像专家那样解决工作上的难题。究其原因,发现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这些人由于受情境中活动的影响,与他人和环境等发生了相互作用,通过将新旧知识进行重组,从而获取了解决问题的技能。因此,学习的隐喻应

2、是参与学习,即个人经历从作为个体学习者到作为社会实践参与者的转变,通过参与活动,逐渐提高动手能力,从而发展自己的社会化水平。        语文学习中,教师通常从两个角度来考察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情况,一是已有知识对学习新的知识起促进作用,学生能够准确、迅速地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加以整合,促进学习中正迁移的产生。二是已有知识对新知识的学习起干扰或阻碍作用,学生所具有的不太精确的旧知识,影响新知识的掌握,容易对新知识产生误解,甚至使新知识的掌握变得更加困难,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学习中的负迁移。这两种现象都是学习过程中最常见的,也是教师都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         但是在学习中,还有一种现

3、象,就是已有的知识有时并不促进或干扰新知识的学习,而是保持一种不活动的惰性状态,还没有引起教师们的足够关注。         所谓惰性知识是指人们获得某种知识并贮存于头脑中后,处于一种不活动的稳定状态,它很难被提取出来加以应用。但它可以潜在地起作用。比如我国古代有些食古不化的书呆子,虽然能诵读许多诗文,但却不能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这种现象在今天的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师倾囊相授,学生竭诚而学,确实学到了不少知识。但是这些知识之间是如何联系的,在何种条件下来发挥这些知识的作用,却很少为人重视和强调。有时在许多条件下能够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但学习者却难以激活这些惰性知识,以至于造成一些学生成

4、绩下降,甚至掉队。实质上,惰性知识虽不能明显干扰新知识的掌握,但它无疑是一种浪费,随着时间的推移,终将被慢慢遗忘。这种现象远远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语文学习亟待解决的问题。         惰性知识是如何产生的呢?         一是教师在教学中只强调记住新知识、新信息,而没有能给学生提供理解所学知识内在意义的必要信息,也没注重要求学生理解所学内容的意义和作用。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死记硬背。结果使得所学的知识信息是孤立的、片面的、零碎的,不能按照客观规律进行整合,建立起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学生学到的知识就会处于惰性状态,被激活的可能性很小。         二是学生在获取知识时,其适

5、用范围太小,变式太少,在解决问题时找不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这样,原有的知识就处于惰性状态。我们经常发现,学生做完一份试题后,过几天,把原试题按照原次序排列,学生答题的准确率则高;如果打乱次序重新排列,答题的准确率就会大大降低,甚至有的学生不知所措。这就告诉我们,在学习新知识时,教师要多方举例,要善于举一反三,增加知识的适用性,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防止惰性知识的产生。         三是学生缺乏应有的认知策略。如果缺乏用多种方式去思考所学的新内容,缺乏对新知识进行有意义的精心加工的策略,那么所学的知识彼此是孤立的,容易成为惰性知识。在解决问题时,如果不能用恰当的策略去回忆、提取有关知识,

6、那么所学的知识仍然是惰性的。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必须掌握一定认知策略,使所学的知识处在有意义的联系状态中,才能容易被激活,提取并加以运用。         根据上述分析,在教学中,我们必须防止惰性知识的产生,注重惰性知识的激活。如何才能防止惰性知识的产生呢?         第一,在教学中为学生记忆新知识提供良好的知识背景。在新知识学习前,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背景知识的数量、质量,采取有效措施,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桥梁,使所学的新知识能够以有意义的方式与原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激活、运用已有的知识,教给学生主动利用自己已有知识的方法、策略,让学生学会如何学。如中学语文课本涉及鲁迅

7、先生的八篇小说,如何记住这些小说发表的先后顺序,我在复习教学中编了顺口溜:“狂人”去找“孔乙己”,托他买“药”办“小事”,“故乡”的“阿Q”先有约,“祝福”之前看“社戏”。口诀综合运用了牵扯法,按《狂人日记》(1918.4)、《孔乙己》(1919.3)、《药》(1919.4)、《一件小事》(1920.7)、《故乡》(1921.1)、《阿Q正传》(1921.12)、《社戏》(1922.10)、《祝福》(1924.7)的顺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