竖曲线拉坡公式.docx

竖曲线拉坡公式.docx

ID:59337937

大小:19.01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9-04

竖曲线拉坡公式.docx_第1页
竖曲线拉坡公式.docx_第2页
竖曲线拉坡公式.docx_第3页
竖曲线拉坡公式.docx_第4页
竖曲线拉坡公式.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竖曲线拉坡公式.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章  线路纵断面测量设计第一节  基平测量与中平测量线路的纵断面测量设计就是把线路的各点中桩的高程测量出来,并绘制到一定比例尺的图上进行纵断面的拉坡设计、竖曲线设计、设计高程计算等。一、基平测量当线路较长时,为保证测量中桩各点高程的准确性,通常需要把已知的高程点引测到整条线路的附近,每隔一定的距离引测一点,作为线路的基平点。在此点附近的线路中桩高程都可以用此点作为基础高程进行测量。这个引测得过程就称为基平测量。如下图:                              图2-1实线为线路中心线,虚线为水准仪测量

2、的路线。BM0为已知水准高程点,BM1、BM2、……为线路基本点。1、2、3、……为水准仪的测站点。L1、L2、L3、……为高程传递点。注意事项:1、水准仪在摆站时要注意整平,点位尽量落在与前视后视距离相近的位置,确保消除仪器的内部误差。2、瞄准后视读数后,立即转向瞄准前视,这时还必须保持整平状态,若此时精平水准泡错开,则瞄准前视后,还必须在此状态下进行精平,然后再读数。3、为确保测量的准确性,要求往返测量,精度在普通测量学的要求以内,读数方可使用。也可以用双面尺的方法进行校核,在测量中尽量每站进行校核。4、基平测量的数据

3、应进行平差处理后方可使用。具体平差方法见普通测量知识。5、测量时,水准尺应该垂直,读数时应首先消除视差,司仪者读中丝卡位的最小数据,以保证读数最准确。6、立尺的测量员必须保证尺的底端不带泥土,用塔尺时要注意尺间不脱节。二、中平测量中平测量就是在基平测量的基础上,基平时引测的高程点作为基准高程,用水准仪测出每个中桩的地面高程,又称中桩抄平。                                   图2-2三、记录记录时应该注意的是要保证填写准确,判断哪些是前视,哪些是中视,哪些是后视。传递高程的点应该既有前视也有

4、后视,只有中视的点没有传递高程。例题:按下图填写表格,并计算高程,1点高程100.00。1.352    1.124   1.420                                   1.893       0.432      0.473                 0.765         1.732                    1.676                          0.02     1.798       1.823                      

5、               图2-3测点后视中视前视高程备注11.35210021.124100.22830.7651.42099.93240.021.73298.96551.79897.18761.82397.16271.8931.67699.021以3点为后80.432100.48290.473100.441   表2-1实训项目:在实训场进行中平测量,测量线路200m左右。按规定填写表格计算高程。实训时间:2课时。第二节拉坡设计拉坡设计就是在中平测量的基础上,利用中平测量的每个中桩高程的数据进行地面线的设计,由此计

6、算各中桩的设计高程。拉坡设计直接影响着这条公路的线型指标和工程数量,从而决定着工程造价。一、拉坡设计方法:(一)标出高程控制点(直接影响纵坡设计标高的点)据选线记录和野外调查资料,在纵断图上标出沿线各控制点的位置及所需要的标高。1、控制性控制点——公路起终点;垭口;桥梁;地质不良地段最小填土标高;灌溉涵洞;沿河线的洪水位;路线交叉点作为控制坡度的依据。2、经济性控制点——横断面上各断面的经济中心填挖值,作为拉坡参考。O——填挖平衡点(经济点) X——控制点 ↑——只能上     ↓——只能下   △——挡土墙 点位保留,以

7、便查考,整图上墨时去掉。(二)试定纵坡1、据定线意图(如大坡抢占有利地形,平直段可陡,弯曲段应缓)、技术指标、       行车要求(线型平顺,纵坡均衡,三面协调)、控制点的要求(技术点,经济点)、       地面线的情况(纵向填挖平衡,减少工程量)。2、以控制点为控制,又要满足大多数的经济点的要求。若二者的矛盾较大,进一步研究控制点能否有所改动的余地,并估计到改动后引起的结果,最后再定坡。3、不能仅从一头向前定坡,要前后照顾,交出变坡点。先画能符合几个控制点的某一段线,再画能符合其它控制点的某一段线,二段线相交得出变坡

8、点。(尽量落在10M的桩上)(三)调整纵坡    比较:所定坡度与野外定线坡度比较,二者基本相符。    检查:检查纵坡度;坡长;纵坡折减及与平曲线配合是否适宜。    注意:坡长不能太碎,变坡点在10M桩上。1、调整的方法:①抬高坡线②降低坡线③延长坡线④缩短坡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