竖曲线计算公式加强

竖曲线计算公式加强

ID:30286720

大小:639.54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2-28

竖曲线计算公式加强_第1页
竖曲线计算公式加强_第2页
竖曲线计算公式加强_第3页
竖曲线计算公式加强_第4页
竖曲线计算公式加强_第5页
资源描述:

《竖曲线计算公式加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缓和曲线、竖曲线、圆曲线、匝道(计算公式)一、缓和曲线上的点坐标计算已知:①缓和曲线上任一点离ZH点的长度:l②圆曲线的半径:R③缓和曲线的长度:l0④转向角系数:K(1或-1)⑤过ZH点的切线方位角:α⑥点ZH的坐标:xZ,yZ计算过程:说明:当曲线为左转向时,K=1,为右转向时,K=-1,公式中n的取值如下:当计算第二缓和曲线上的点坐标时,则:l为到点HZ的长度α为过点HZ的切线方位角再加上180°K值与计算第一缓和曲线时相反xZ,yZ为点HZ的坐标切线角计算公式:二、圆曲线上的点坐标计算已知:①圆曲线

2、上任一点离ZH点的长度:l②圆曲线的半径:R③缓和曲线的长度:l0④转向角系数:K(1或-1)⑤过ZH点的切线方位角:α⑥点ZH的坐标:xZ,yZ计算过程:说明:当曲线为左转向时,K=1,为右转向时,K=-1,公式中n的取值如下:当只知道HZ点的坐标时,则:l为到点HZ的长度α为过点HZ的切线方位角再加上180°K值与知道ZH点坐标时相反xZ,yZ为点HZ的坐标三、曲线要素计算公式公式中各符号说明:l——任意点到起点的曲线长度(或缓曲上任意点到缓曲起点的长度)l1——第一缓和曲线长度l2——第二缓和曲线长度

3、l0——对应的缓和曲线长度R——圆曲线半径R1——曲线起点处的半径R2——曲线终点处的半径P1——曲线起点处的曲率P2——曲线终点处的曲率α——曲线转角值四、竖曲线上高程计算已知:①第一坡度:i1(上坡为“+”,下坡为“-”)②第二坡度:i2(上坡为“+”,下坡为“-”)③变坡点桩号:SZ④变坡点高程:HZ⑤竖曲线的切线长度:T⑥待求点桩号:S计算过程:S、SZ为里程数据,往往有些人计算时误入,用等实际计算的距离计算!!五、超高缓和过渡段的横坡计算已知:如图,第一横坡:i1第二横坡:i2过渡段长度:L待求处

4、离第二横坡点(过渡段终点)的距离:x求:待求处的横坡:i解:d=x/Li=(i2-i1)(1-3d2+2d3)+i1三、匝道坐标计算已知:①待求点桩号:K②曲线起点桩号:K0③曲线终点桩号:K1④曲线起点坐标:x0,y0⑤曲线起点切线方位角:α0⑥曲线起点处曲率:P0(左转为“-”,右转为“+”)⑦曲线终点处曲率:P1(左转为“-”,右转为“+”)求:①线路匝道上点的坐标:xy②待求点的切线方位角:αT计算过程:注:sgn(x)函数是取符号函数,当x0时sgn(x)=1,当x=0时sgn(x)=0。在计算器

5、中若无此函数可编一个小子程序代替第三节竖曲线    纵断面上两个坡段的转折处,为方便行车,用一段曲线来缓和,称为竖曲线。可采用抛物线或圆曲线。一、竖曲线要素的计算公式相邻坡段的坡度为i1和i2,代数差为ω=i2-i1ω为正时,是凹曲线;ω为负,是凸曲线。1.二次抛物线基本方程:或ω:坡度差(%);L:竖曲线长度;R:竖曲线半径 2.竖曲线诸要素计算公式 竖曲线长度或竖曲线半径R:(前提:ω很小)L=Rω竖曲线切线长:T=L/2=Rω/2竖曲线上任一点竖距h:竖曲线外距:二、竖曲线最小半径(三个因素) 1.缓

6、和冲击对离心加速度加以控制。ν(m/s) 根据经验,a=0.5~0.7m/s2比较合适。我国取a=0.278,则Rmin=V2/3.6或Lmin=V2ω/3.6 2.行驶时间不过短3s的行程Lmin=V.t/3.6=V/1.2 3.满足视距的要求分别对凸凹曲线计算。    (一)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和最小长度按视距满足要求计算 1.当L

7、车速度时的最小半径和最小长度,见表4-13。表中:(1)一般最小半径为极限最小半径的1.5~2倍;            (2)竖曲线最小长度为3s行程的长度。 (二)凹曲线最小半径和长度 1.夜间行车前灯照射距离要求:1)L

8、00700L凸34014L凹120 14                   例题4-3ω=-0.09凸形;L=Rω=2000*0.09=180mT=L/2=90mE=T2/2R=2.03m起点桩号=k5+030-T=K4+940起始高程=427.68-5%*90=423.18m桩号k5+000处:x1=k5+000-k4+940=60m切线高程=423.18+60*0.05=426.18mh1=x21/2R=6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