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9331771
大小:4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9-04
《采访朱清时录音记录1.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朱清时:白鹿是我的根!给我名片的细节,好一口乡音,听起来好亲切、好安逸。品鉴彭州:朱校长,我看相关报道,你是17岁离开家乡彭州的。小时候在白鹿生活过吗?当时的白鹿,在您的记忆中是一番怎样的情景?朱清时:我是17岁离开四川的,我是在成都出生的。我父亲母亲是彭州人,父亲家在白鹿镇白鹿场,母亲家在关口村。爷爷当初在白鹿教过书,我父亲的爷爷就是朱三益。当时,三益公的有些子孙,因为家庭比较富裕,就染上了抽鸦片,不干好事。我爷爷去世的比较早,当时得一种病,就是胖腿病,腿水肿得很厉害,现在都不知道是什么病,好像是一种传染病。我父亲出生后不久,爷爷就去世了
2、,父亲一直是在祖母培养下长大的。我祖母是当时难得的有见识的妇人,她看到朱家屋头的子女有很多学坏了,抽鸦片,干坏事,于是坚决把我的父亲送到外面去读书。父亲先是在彭州中学读中学(初中),后来到成都华西协和大学社会学系读书。那是1939年,那一年只收了7个学生。我记得父亲曾经告诉我,他当时考了第二名,成绩很好。当时,我母亲带着孩子们住在白鹿场。到1940年大学毕业。(二哥是不是40年出生的,要早一点儿38年的)华西(协和)大学是美国教会学校办,准备要送这7个学生去美国留学。当时父亲也很动心想到美国去。我母亲当时带着两个孩子,觉得父亲一个人到美国去
3、了,家庭很难维持了。所以,母亲就雇了一个挑夫,让两个孩子坐在箩筐里,走了两天两夜,到了成都。父亲一看,母亲和小孩都来了,就在附近租了一个房子,住下来。所以,我们就在成都定居了。定居成都后,1944年,姐姐出生。1946年,我出生。1947年,大概我1岁多,老家白鹿场有个亲戚去世,恰逢过年,我们一家赶回来。我还依稀记得家里的大人们不让我去看,把我关在屋子里。早晨起床后,枕头边上就放了一个橘子。就说这个橘子是福橘。好像那个时候是过年,这是我对白鹿最早的印象。在那以后,49年解放后,我们跟随父母回到白鹿。那时候,轮到我坐到箩筐里了。在我长大以后,
4、17岁到北京上大学以后,每次回来,父亲母亲就给我讲白鹿场的事情。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我家有一个家谱。这个家谱一直是我父亲在保管,因为父亲是长子,文革期间,父亲把这个家谱和他的所有藏书寄存在一个亲戚家中。文革以后,书和家谱都不见了,也无法追查。但是这个家谱,我的父亲和大哥二哥都记得清清楚楚。家谱中写到:“因分封到蜀,从广汉迁来。”朱元璋封其十一子朱椿为蜀王,到了成都。(以后历代蜀王均为朱椿后裔)。后来在张献忠过成都的时候,蜀王和他的亲戚绝大多数被杀死了。但是有少数跳脱了。我们的祖先也逃了。先是到处逃难,后在广汉定居。康熙年间大赦,对朱元璋
5、子女都赦免,于是朱家人就又开始聚族而居。广汉就是我们家族的源头。广汉市蜀王的那个儿子,是啥亲戚,现在也查不清楚了。(民间叫他朱平王,蜀王后代是平字辈)后来,朱家有个叔叔和侄子逃难到了白鹿场,叔叔背着侄子,来到白鹿定居。当时,二人很穷,就在水边开了个磨房磨豆腐,磨米,养活自己。后来,磨房生意逐渐好起来,生意还不错,再后来叔叔和侄儿就分家了。这个叔叔,就讨了一个当地的寡妇,这个寡妇有钱,结婚成家了,定居了下来,生了5个儿子,三子就是朱三益。这对逃难的叔侄,现在有记载的,叔叔叫朱益淳,在彭县县志和白鹿乡志上,有相关的记载。后来,我跟父亲讨论,凡是
6、辈分搞错的,重新起家都是从“一”起的。由此推断,朱益淳当初可能叫“朱一淳”,还有人读成“朱叶淳”,后来就变成“朱益淳”了。后来,我在彭州白鹿场发现一个碑,这个碑现在还收着。碑上记载的是纪念彭州县令耿伟,耿伟在彭州为官8年,官做得好,很受百姓爱戴。他离开时,百姓给他立碑。立碑的第一个人就是朱三益,第二个叫朱三元。由此可以看出,三是一个辈。朱三元是个孤身,由此推断,(重新起家的)第一代是“一”、第二代是“二”,第三代是“三”。他们一直把自己的辈分搞不清楚。后来才知道,朱三益是“茂”字辈,叫朱茂松。朱三益非常勤劳、也非常聪明。有一次,他在上厕所。
7、那个时候的厕所都是茅坑,他就听到茅坑的旁边两个人议论,就说茶叶现在很赚钱,要收茶叶买到山西去。他听到这个消息,重大的商业信息,回到家,就在白鹿场开始种茶叶。种茶叶确实很赚钱,然后就发家了。发家后,朱三义有七个儿子,两个女儿。这段历史我们就清楚了。我们是第三房,朱居儒的后人。这个时候,他们就到广汉去,拜访广汉的族人,连接家族历史,才发现他们把辈分(版份)排错了,于是就按照家谱重新排序,端、玉、儒、墨、清。我是清字辈,父亲是墨字辈,爷爷是儒字辈,朱三益是端字辈的。就排下来,写好了家谱。可是这个家谱在文革中遭到了破坏,现在看不到这个家谱了。我们也
8、一直在找,现在最好是到广汉去访问。把广汉那边朱家的人都弄清楚。既然是逃难的,这个叔侄二人,当时在广汉应该还有族人。广汉山(三)水关,目前山水镇这个地名还有。但是到往后磨子桥、叶河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