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中双项教学探究

中学语文教学中双项教学探究

ID:5930917

大小:2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12-29

中学语文教学中双项教学探究_第1页
中学语文教学中双项教学探究_第2页
中学语文教学中双项教学探究_第3页
中学语文教学中双项教学探究_第4页
中学语文教学中双项教学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学语文教学中双项教学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学语文教学中双项教学探究  【摘要】在中学阶段,语文教学应该为学生终身发展所需要的语文素养奠定基础。在这一目标之下,教与学的方式改变便成为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兼而有之的特质,就让我们选择了实行开放的双项课程结构,将“课外活动”引进课堂,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又保留课外活动的阵地,让学生参与生活,参与社会实践,扩大知识视野,增强学生语言的实践能力。【关键词】活动教学课外活动课程化课堂教学活动化一、双项教学的提出课外活动课程化,课堂教学活动化,这种双项教学法,以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在需要为基础,以学生主体能力综合发展为目标,以课程结构和教学过程改革为核

2、心,实行教材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双项课程结构,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双项课程结构,不管是教材还是实践,都以学生的言语活动实践为主。是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课内外互动互补为突破口,着力于活动特性及其功能的科学开发和充分利用,将教学内容有机地内化于多元互动、有序有效的主体活动之中,借助于此,顺其自然地深化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二、双项教学促进语文教学方式的改变5(一)备教材为设计活动教师在备课中,如若只备教材,就注定了语文课堂只能是一个知识点的简单传递与接受的过程。只有将学生纳入备课内容中,将教学活动由知识传授转变为学生对知识的自主构建,才能使课堂成为思考者的领地、智慧者的天堂。双项教学具有一定

3、的目的性、整体性,它既包括物质的、实践的操作,即外部活动;又包括智力的、精神的操作,即内部活动。合起来看,内部活动是融通,是建构,是外部活动的内化与提升。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不是“备课”而是“设计”。其基本原则是:不求多而细,而求精而活。也就是说,在把握学科特点的同时,结合教学内容的重点与难点,要针对易引发学生探究热情和兴趣的疑问点或关键点设置一个问题域,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参与、探究问题的症结所在。(二)变学生“在听中学”为“在思中学”5双项教学倡导学生在活动中学、在实践中学,而其最高层面应该是在思中学,让学生的思维活动融汇于课内外的学习中,以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训练。在近几年的实践中,我

4、们认为批注评点式教学方法是提高学生的个人实践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的最有效方法。批注评点式阅读源自我国一种传统的读书方法,也是我国独有的一种文学鉴赏和批评方法,古代谓之“评点”。例如,可以就欣赏的内容来进行仿写,不赞同之处进行改写,喜欢绘画的可以根据情境配一幅简笔素描,喜欢写诗的可以用一首小诗传达自己的感受,还可以广泛联想、比较异同等。这种活动在课堂能够让学生直接与文本对话,能够让学生用切中肯綮的词语或短句记录他们的自身感受,能够充分体现学生个性化阅读和别样的情怀,其教学形式令人耳目一新。目前,课堂教学有一种误区,认为没有学生讨论的课堂就是没有活动的课堂,就是气氛不活跃的课堂。而语文教学中

5、对文本的解读恰恰需要在一个安静的环境中,让学生静下心、沉进去,和文本对话、和作者对话。语文课程标准中所提到的“语文素养”其实就是一种语文式的精神关怀,而这种精神关怀既有“文以载道”中的“道”,还应该有知识的建构和习惯的养成。“批注评点”式的学习方法正是对语文素养养成的最基本的关注。语文课应该让学生获得一些终身受益的阅读方法,进而形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凡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为习惯,只要熟练得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应用,一辈子受用不尽。”(三)自主活动变教师的预设为学生的生成5活动式教学的活动是兴奋点,活动的磁力吸附着各种

6、因子凝聚成活动磁场,使学生在活动中自然产生了一种竞争意识,它激发了学生探究的热情。活动的开放性,决定了活动富有建构新型师生关系的潜能。因为活动是自主的,是在宽松、宽容、民主、友善的环境里进行的,教师只在活动中起“导”与“托”的辅助作用,不再是主宰与代庖者。活动越是充分,学生的自主性越强。这样,伴随着教学的活动化,民主、平等、友善的新型师生关系就建构起来了。活动可以是显性的,如课前的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新闻播报、讲成语故事、诗词赏析、介绍作家作品、试题透析、即兴演讲等;如教学环节中的活动:识记活动、朗读活动、批注活动、评点活动、交流活动、拓展活动等。活动还可以是隐性的,即学生的思维

7、活动,而这种活动尤为重要。自主活动教学过程是教师的“预设”与学生的“前见”逐步达到融合的过程,是教师的知识结构与学生的知识结构逐步变换、共同提升的过程,也是教师的心理与学生的心理逐步共融交汇的过程。这就决定了教学中教师不可能单纯地讲授与灌输,而必须要积极地、平等地与学生对话。在对话过程中,师生围绕共同关心的话题,各自以自己的视角和经验,用自己独特的精神表现方式和表述方式,通过心灵的沟通、思想的碰撞、意见的交换,实现智慧的生成。5当然,对于教师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