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930644
大小:30.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7-12-29
《中医补法在妇科临床中应用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医补法在妇科临床中应用探究 摘要:补法是中医的治疗大法之一,它是一种增强体质,改善机体虚弱状态的治疗方法。妇科病的治疗法则虽然很多,然补法仍占据主要位置。凡是以补益正气、调理冲任而令机体气血通畅、经调子嗣的方法都可称为补法。但临床治疗时必须根据“虚”的不同属性及兼症,采用不同的方法,分而治之,有的放矢。现将笔者运用补法的体会简述于后,以求正于同道。关键词:中医补气养血补肾养肝中医补法8补法是中医的治疗大法之一,它是一种增强体质,改善机体虚弱状态的治疗方法。从中医发病学的观点来看,任何疾病的过程,都是正邪斗争的过程,没有正、邪的任何一方,都不可能构成人体的疾病。在这个过程中,其
2、正邪这对矛盾必定有一方是主要的,另一方是次要的。也就是说疾病的性质,不是偏重于正气虚,就是偏重于邪气实。在治法上不外“补”和“泻”两大法。而源于妇女的生理特点,“妇人之身,有余于气,不足于血,以其数脱血也”(《灵枢・;五音五味篇》),明代《景岳全书》[1]:“女子以血为主,血旺则经调而子嗣,身体之盛衰无不肇端于此。故治妇人之疾病,当以经血为先……”。人乃血肉之躯,无形之阳气,基于有形之阴血,妇女经、孕、产、育屡耗其血,血不贵乎。而且祖国医学对于疾病总体的发病学认识是“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治疗上应“虚者补之”。因此,笔者认为在妇科治疗上,要随时随地顾护精血,不能伤及精
3、血。而精血与肾、肝、脾的关系尤为密切。女子之身,依赖于血,心主血,肝藏血,脾统血,为气血生化之源,肾藏精,精化血,血虽生于心,然心得肝、脾、肾三脏功能的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相互配合才能完成从生化、运化到濡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的作用。所以,妇科病的治疗法则虽然很多,然补法仍占据主要位置。刘完素《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曰[2]:“妇人童幼天癸未行之间,皆属少阴;天癸既行,皆从厥阴论之;天癸已绝,乃属太阴经也”,是依据妇女生理特点进行治疗的规律性阐述,可见妇人之身重在肾、肝、脾。长期的临床工作使我体会到凡是以补益正气、调理冲任而令机体气血通畅、经调子嗣的方法都可称为补法。
4、但临床治疗时必须根据“虚”的不同属性及兼症,采用不同的方法,分而治之,有的放矢。现将笔者运用补法的体会简述于后,以求正于同道。1补肾滋肾8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气,是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根本。妇女发育到一定的时期,肾气旺盛,天癸成熟,冲任通盛,才有月经和孕育的可能。若肾气不足,冲任亏损,就会发生经、带、胎、产、杂诸方面的疾病。肾中精气,只宜固秘,最忌耗泄,因妇女常耗血伤阴,因此就妇女之肾而言多用补法,或补肾固冲,或滋肾养阴,或温肾助阳,或温阳行水。主要用于月经不调,带下量多、胎元不安、妊娠肿胀、不孕症、阴挺等疾病,常用方如固阴煎、六味地黄丸、左归丸、金匮肾气丸、右归丸等。肾为水火
5、之脏,藏真阴而寓元阳,以达阴阳消长,水火互济之功。因此,补肾之法重在平调阴阳。唐代王冰明确提出补肾不外壮水、益火两大法;明代医家张景岳根据阴阳互根的观点提出:“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并创制了左归、右归之类,体现了平调阴阳的制方理论。2养肝柔肝法8肝气郁结宜疏,肝血不足要养,故治肝之法有补泄两大法。肝藏一身之血,阴血充足则肝体得养,肝木畅茂,肝性喜柔恶刚,调节情志,条达气血,尽疏泄之能事。因此,肝病的特点主要表现在肝血不足和疏泄太过这两个方面,而妇人之身有余于气,不足于血,肝为藏血之脏,血伤则肝首先受累,尤其
6、在经行、孕后阴血下注,肝阴不足,肝阳偏盛,诸症滋生。再加上女子之身,阴性凝结,常有不得隐曲,易于忧郁,郁结难解,气机不利,气病则诸病又起,此亦为妇科病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朱丹溪曰:“气血冲和,百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正由于肝藏血,主疏泄,性喜条达,故对治女性之郁以养肝血为主,疏肝气为辅,方能顺其条达畅茂之性,伸春气之升而万物化育。如张景岳所云:“欲与通之,不如充之”。以治肝郁之首选方逍遥散为例,全方由当归、白芍、柴胡、薄荷、茯苓、白术、炙甘草、煨姜组成,前四味对肝,后四味对脾。《医宗金鉴》对本方的配伍有过精要解释:“肝木之所以郁,其说有二,一为土虚不能升木也,一为血少不能
7、养肝也。盖肝为木气,全赖土以滋培,水以灌溉,若中土虚则木不升而郁,阴血少,则木不滋而枯”,因此调肝之法必加健脾之品。肝气抑郁,常有气郁、气滞,一般认为起码要用香附、青皮、川楝、郁金等行气药,逍遥散为疏肝达郁之主方,但全方没有一味直接理气的药,仅以柴胡、薄荷疏散肝郁,这是因为肝体阴用阳,肝气抑郁,一方面影响藏血,一方面又易于化风,动风阳,行气药一般都较辛燥,易助阳伤阴。王孟英曰“然理气不可徒以香燥也,盖郁怒为情志之火,频服8香燥,则营阴愈耗矣”。治此等之症,常以柔肝之法,以柔济刚,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