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丁氏“八千卷楼” 的始与末.doc

晚清丁氏“八千卷楼” 的始与末.doc

ID:59298048

大小:2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9-06

晚清丁氏“八千卷楼” 的始与末.doc_第1页
晚清丁氏“八千卷楼” 的始与末.doc_第2页
晚清丁氏“八千卷楼” 的始与末.doc_第3页
晚清丁氏“八千卷楼” 的始与末.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晚清丁氏“八千卷楼” 的始与末.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晚清丁氏“八千卷楼”的始与末何贤英(聊城大学图书馆252059)文摘丁氏“八千卷楼”已消失在了历史的舞台,但它对后世的影响和贡献是不能磨灭的。叙述了晚清四大私人藏书楼之一“八千卷楼”的始末,并从中总结出它及其主人对后世的历史功绩。关键词八千卷楼藏书楼踪迹ThebeginningandtheendoftheancientbuildingofeightthousandbooksinlateQingDynastyHeXianying(libraryofLiaoChengUniversity252059)Abstrac

2、t:ancientbuildingofeightthousandbookshasdisappearedfromthearenaofhistory,butitsinfluenceandcontributionscan’tbeIndeliblefortheoffspring.Narrativesthebeginningandtheendoftheancientbuildingofeightthousandbooks,whichisoneofthefourprivateancientcollectionbuildin

3、gsinlateQingDynasty,andsummarizesthehistoricalachievementsofitanditshostfortheposterity.Keyboard:ancientbuildingofeightthousandbooksancientcollectionbuildingstrace丁氏“八千卷楼”,是晚清江南著名的藏书楼,并与江苏常熟铁琴铜剑楼、山东聊城海源阁、浙江陆氏皕宋楼被后人称为“晚清四大私人藏书楼”。丁氏一族几代人曾对它倾注了毕生的心血,使其在几十年的历史舞台

4、上历经洗礼,对中国历史,尤其是杭州历史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1.“八千卷楼”的来历丁氏指的是对中国历史文化尤其是杭州历史做出过巨大贡献的丁家几代人,而不是单指某一个人。八千卷楼的起源可追溯至曾享有盛名的丁申、丁丙之祖丁国典。丁国典因仰慕其远祖丁顗曾藏书八千卷,因而为其所建的藏书楼命名为“八千卷楼”,并请名士梁同书题额,梅东里即为八千卷楼初址。但是,现在人们所说的“八千卷楼”不单指丁国典所建的“八千卷楼”,还有其后世子孙所建的“后八千卷楼”和“小八千卷楼”。2.“八千卷楼”的成长历程2.1受挫丁国典建“八千卷楼”后

5、,其子丁英访求图书尤为出力,后丁丙兄弟受家族环境熏陶,也养成对书籍的兴趣,后来亦成为购书的主力。经三代不断访求,至咸丰前期,“八千卷楼”藏书已颇具规模。后来,“八千卷楼”在太平天国战争中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其三世藏书损毁殆尽。而丁氏又未编制藏书目录。因此对这一时期的丁氏藏书状况知之较少。这是“八千卷楼”遭受的一次重创。2.2奋起在丁氏藏书受重创的同时,文澜阁也难以幸免。丁氏兄弟在痛失藏书之余,不畏艰难与安危,苦心掇拾,钞补遗残,缴存杭州学府,编成目录,约一万余册;他们每年留心收缴,又增多百数十册;意外中,他们发现

6、市井之人竟用四库书页包裹卖物,随际拾捡。后丁氏兄弟又借“拜扫祖墓”的机会,将文澜阁中沿存的1万多册《四库全书》运出,并使之得以妥善保存;除此之外,他们还多方或购或购或抄书籍,经过二十几年的积累,已藏书约8万卷。光绪十四年,丁氏兄弟在清点检校所积家藏之后,在头发巷扩建藏书楼。正堂悬挂浙江巡抚谭钟麟手写的“嘉惠堂”扁额。嘉惠堂八千卷楼收藏《四库全书》所收及附入存目之书;堂后又筑五楹,为“后八千卷楼”,收《四库全书》未收之书;另辟出一室于堂之西,为“小八千卷楼”,收藏宋元明刊本、精本、抄本、孤本等,又称“善本书室”,

7、是八千卷楼藏书之精华。至此,“八千卷楼”因藏书丰富、秘籍众多而成为晚清四大私人藏书楼之一,尤其在江南久负盛名。2.3衰落丁氏家族因善于经商而致富,并建“八千卷楼”;而其子孙又因经商失败而资金耗尽,决定变卖藏书。后因两江总督端言和著名藏书家缪荃孙的调解,以低价卖于江南图书馆。至此,倾注丁氏家族几代人心血和财力的“八千卷楼”终于就这样消失在了历史的舞台上。3.“八千卷楼”踪迹至今仍另人们困惑的是,曾显著一时的“八千卷楼”现在已无踪迹的“遗址”到底在哪儿,它又是何时消失的呢?3.1旧址据浙江省文史研究院编的《杭州街路

8、里巷古今谈》记载,“藏书家丁丙的嘉惠堂,在庆春路南,菜市桥西头发巷内,跨田园至银洞桥内(今均指直大方伯),他们的故居和藏书楼,至今已不存。”仲向平的《杭州老房子》中也写到,“杭州绸业协会位于杭州上城区直大方伯巷92号,清代又名观成堂。”“观成堂”是绸业有名的老字号。据称,绸业协会曾经临时将其部分建筑借于丁氏兄弟作为藏书楼所用,当时被称为“八千卷楼”。由此可知,“八千卷楼”的具体位置就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