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麻药最低镇痛浓度”与硬膜外镇痛.doc

“局麻药最低镇痛浓度”与硬膜外镇痛.doc

ID:59251521

大小:1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9-08

“局麻药最低镇痛浓度”与硬膜外镇痛.doc_第1页
“局麻药最低镇痛浓度”与硬膜外镇痛.doc_第2页
“局麻药最低镇痛浓度”与硬膜外镇痛.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局麻药最低镇痛浓度”与硬膜外镇痛.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局麻药最低镇痛浓度”与硬膜外镇痛杨吉武徐建设陈晔明等综述术后硬膜外镇痛术已在临床广泛应用,确实是一种有效的镇痛方法。但在实践中发现尚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其中以伴有运动神经阻滞以及镇痛不全最为常见,由此可给病人留下不愉快的体验,也使外科医生对术后硬膜外镇痛持有偏见。推敲这些副作用的产生,主要与局麻药的浓度与剂量有较大的关系。因此,1995年Columb等[1]为指导硬膜外镇痛的合理用药,提出“局麻药最低镇痛浓度”(MLAC)新概念,目的在于提供硬膜外腔镇痛用药配方的客观依据。本文就此问题进行综述。1MLAC概念1.1MLAC是MinimumLocalAnalgesicConce

2、n-tration的缩写,直译为“最低局部镇痛浓度”,是Columb等[1]首先提出的新概念,其含义是:在分娩第一产程期间经硬膜外腔注入局麻药20ml,藉以寻求达到半数镇痛有效的最低局麻药浓度(EC50)。测定局麻药MLAC的研究对象是ASAⅠ~Ⅱ级的初产妇,于宫口开大5cm前经L2、3或L3、4间隙穿刺硬膜外腔,并置入导管3cm,一次性注入预设定的目标浓度局麻药20ml,注药时间5min。在注药后60min内采用100mm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镇痛效果。标准是:VAPS<10mm者,认为目标浓度镇痛有效(阳性);VAPS>10mm时,经硬膜外腔追加0.25%布比卡因或1%利多卡因

3、12ml后有效者,认为目标浓度镇痛无效(阴性)。如果VAPS>10mm,经硬膜外腔追注布比卡因或利多卡因而仍然无效者,视为硬膜外镇痛失败(可能也与穿刺或置管失败有关),对此类病例均予剔除不计入统计。采用“序贯增减法”(up-downsequentialallocation)对预设定的目标浓度进行研究[2],对每一个观察对象选定的目标浓度系根据其前一例的实验结果确定。即在测定某一局麻药的MLAC时,先根据临床经验选择一个起始浓度,并确定每一次增减的浓度梯度。第1例观察结果如果为阳性,下一例的目标浓度将下降一个浓度梯度,如果仍为阳性,则第3例的目标浓度再下降一个浓度梯度。依此类推,直到出现

4、阴性结果。一旦观察到阴性结果,则下一例的目标浓度将上升一个浓度梯度,并依此类推,直到出现阳性结果。如果出现上述剔除不计的病例,则下一例的目标浓度维持不变。在达到预期观察样本数后,计算交叉出现有效和无效病例的局麻药目标浓度,取其平均值即为该局麻药的MLAC值。1.2对于局麻药硬膜外腔镇痛的满意浓度,似乎应以EC95制订其最低有效浓度更为合理。但药物浓度-累积反应曲线(concentration-cumulativeresponsecurve)基本上都呈S型曲线,在曲线的两端比较平坦,中部比较陡直。因此,取其曲线中部的参数值具有更高的灵敏度,所以EC50所反映的局麻药效能比EC95更为

5、灵敏[1]。2MLAC与局麻药效能的评价2.1药物量效关系指出,研究药物半数有效量与半数致死量是评价药物效应的重要指标。例如:MAC是吸入麻醉药的半数最低肺泡浓度[3],其值的大小是反映和评价吸入麻醉药药理特性和麻醉效能的重要参数。各种局麻药同样存在不同的作用强度,但对不同局麻药的效能比较,目前尚缺乏适合于临床实用的指标[5]。传统上常用Cm反映局麻药相对效能的指标[13]。Cm是指在一定时间内能够阻滞神经冲动传导的最低局麻药浓度,它虽可反映各种局麻药的相对效能,但影响Cm的因素众多,诸如电解质浓度、神经纤维束粗细、pH值等,特别在局麻药用于硬膜外麻醉或镇痛时,常使Cm不能反映该

6、局麻药产生麻醉或镇痛作用所需要的最低浓度。因此,从指导临床的意愿出发,有必要设法提出一个适用于临床的实用指标,这样既能评价局麻药的效能,又能提供不同局麻药之间的横向比较,就具有更大的价值。2.2临床麻醉实践中,为确保确切可靠的硬膜外麻醉或神经阻滞的镇痛效果,习惯采用较实际需要为高的局麻药浓度,从而往往造成过深的阻滞,其药物浓度-累积反应S型曲线的顶部因而表现为平坦状,由此可掩盖不同局麻药麻醉效能的细微差别。罗哌卡因的结构介于利多卡因与布比卡因之间,临床效能也介于两者之间,但罗哌卡因的最大特点在于感觉与运动阻滞分离,与布比卡因相比其心脏毒性更低[11、12]。但是,近年有不少设计严密

7、的临床研究表明,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在镇痛效能、感觉与运动分离阻滞,以及心脏毒性等方面并没有显著性差异[6],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两者所用的浓度都远超过了实际需要的浓度,在过深阻滞水平上进行比较,其区分精度自然会降低。如今,Columb引入MLAC,就能在不同局麻药之间的横向比较中看到差异。例如:通过测定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MLAC进行比较,可得知罗哌卡因的麻醉效能仅是布比卡因的60%,由此推理出罗哌卡因的毒性也小于布比卡因,这与罗哌卡因麻醉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