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艾灸疗法2015年.doc

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艾灸疗法2015年.doc

ID:59234723

大小:17.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9-09

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艾灸疗法2015年.doc_第1页
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艾灸疗法2015年.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艾灸疗法2015年.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艾灸疗法平溪乡卫生院灸法是用艾绒或其他药物放置在体表的穴位上烧灼、温熨,借灸火的温和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扶正驱邪、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1、艾灸疗法的作用艾灸具有疏风解表、温散寒邪、温通经络、活血通痹、回阳固脱、消瘀散结、防病保健的作用。2、艾灸疗法的分类灸法一般分为以下几类:灸法艾灸艾柱灸直接灸化脓灸、非化脓灸间接灸隔姜、隔蒜、隔盐、隔附子饼灸艾条灸温和灸、回旋灸、雀啄灸温针灸其他灸法灯火灸、天灸3、临床常用灸法及操作①直接灸:是把艾灸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

2、用黄豆或枣核大小艾炷直接放在穴位上施灸,局部经烫伤产生无菌性化脓现象者称为化脓灸;用中小艾炷直接灸之,烫时即取走,灸后不起泡或不成灸疮者称为非化脓灸。②隔物灸:是在艾炷与皮肤之间隔垫某种药物如生姜、大蒜、食盐、附子、胡椒而施灸的一种方法。药物可因证因病不同,治疗时可发挥艾灸和药物的双重作用。隔姜灸:将新鲜生姜切为厚度约2分许的姜片,中心用针穿刺数孔,上置艾炷施灸,觉灼热时缓慢移动姜片,可灸多壮,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度。本法适应于一切虚寒病症。隔蒜灸:取独头大蒜切成分许厚,用针穿刺数孔,艾炷灸之,每灸4—5壮,因

3、大蒜液有刺激性,故灸后易起泡。该法可治痈疽肿毒、未溃疮疖。隔盐灸:取食盐适量炒热,纳入脐中,上置艾炷施灸,患者稍感灼痛,即更换艾炷,以防灼伤。此法有回阳、救逆、固脱之功效。隔附子饼灸:将附子研末,以黄酒调和作饼,约3—4分厚,艾炷灸之。用治各种阳虚病症。③艾条灸:点燃一端艾卷,在穴位和患处熏灸。温针灸:针刺得气后,在针柄上穿置一段长约2—3厘米的艾条施灸,至艾绒烧完为止。温和灸:点燃一端艾卷,在穴位和患处上方0。5—1寸许熏灸。雀啄灸:点燃一端艾卷,在穴位和患处上方如鸟啄食上下移动熏灸。回旋灸:点燃一端艾卷

4、,在穴位和患处上方反复旋转熏灸。4、施灸壮数的选择艾炷分为大、中、小三种,小者如麦粒,中者如半个枣核,大者如蒜头。施灸壮数的大小、数量可根据病性、病势、体质、年龄及治疗部位而定。在肌肉浅薄处宜小壮少灸,在肌肉深厚处宜大壮多灸;久病体虚者宜小艾炷,新病体壮者宜大艾炷。5、一般施灸程序临床上一般是先灸上部,后灸下部,先灸阳部,后灸阴部,即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6、灸法的补泻及操作艾灸的补法操作是:点燃艾柱后,不吹其火,火力宜微而温和,时间较长,待其慢慢自灭,灸治完毕再按其施灸部位,使真气聚而不散。艾灸

5、的泻法是:点燃艾柱后,以口速吹旺其火,火力较猛,快燃速灭,当患者感觉局部灼痛时可更换艾柱再灸,时间较短,灸毕不按其穴,此谓开其穴促使邪气消散。7、施灸禁忌面部穴位不宜直接灸;关节活动处不宜化脓灸;重要脏器、大血管处、肌腱所在部位不宜直接灸;妊期小腹、腰骶部不宜施灸。对神昏、感觉迟钝的患者,不可灸过量,要避免烫伤。8、施灸时的注意事项①灸治的适应范围一般以虚证、寒证、阴证为主。凡属实证、热证及阴虚发热者,一般不宜用灸法。②施灸或温针时应防止艾绒脱落烧损皮肤和衣物。③颜面五官、阴部和有大血管的部位不宜施用直接灸

6、。④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不宜施灸。⑤对神昏、感觉迟钝的患者,不可灸过量,要避免烫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