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962975
大小:395.50 KB
页数:66页
时间:2019-07-16
《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课件(针灸艾灸)》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一)演讲:邓健鸿二〇一四年针灸针灸的发展及机理战国到秦汉,针灸学理论体系建立。《内经》160个左右穴位标志《山海经》说:"有石如玉,可以为针",是关于石针的早期记载。"砭而刺之"渐发展为针法,"热而熨之"渐发展为灸法,这就是针灸疗法的前身。魏晋到明,发展期。皇普谧《针灸甲乙经》349个穴位,最早的体系比较完整的一部专书。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针灸医方109条,有99条为灸方,使灸发得到发展。北宋针灸家,王唯一《铜人输穴针灸图》354个穴位,两具铜人模型。明代杨继洲《针灸大成》清代李学川《针灸逢源》361个穴
2、位1979年12月世界卫生组织向全世界推荐43中疾病应用针灸治疗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43种针灸有效的病症(1980)一、呼吸系统疾病1.鼻窦炎2、鼻炎3、感冒4、扁桃腺炎5、急、慢性喉炎。6、气管炎7、支气管哮喘二、眼科疾病8.急性结膜炎9、中心性视网膜炎10、近视眼11、白内障三、口腔科疾病12.牙痛13、拔牙后疼痛14,牙龈炎四、胃肠系统疾病15.食道、喷门失驰缓症16、呃逆17、胃下垂18、急、慢性胃炎19、胃酸增多症20、慢性十二指肠溃疡(疼缓解)21、单纯急性十二指肠溃疡炎22、急、慢性结肠炎23、急性(慢性
3、)杆菌性痢疾24、便秘25、腹泻26、肠麻痹五、神经、肌肉、骨骼疾病27.头痛28、偏头痛29、三叉神经痛30、面神经麻痹31、中风后的轻度瘫痪32、周围性神经疾患33、小儿脊髓灰质炎后遗症34、美尼尔氏综合征35、神经性膀胱功能失调36、遗尿37、肋间神经痛38、颈臂综合征39、肩凝症40、网球肘41、坐骨神经痛42、腰痛43、关节炎、44.小儿脑瘫。经络学说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穿上下的通路,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经,有路径的含义,是经络系统的主干,分布在较深部;络,有网络的含义,是经脉别出的分支,分布在较浅
4、部.1、通过对“针感”等传导的观察得气----受针者觉得针刺部位有酸、麻、胀等感觉,医者在刺手上也会感觉到有针下沉重、紧涩的现象。2、通过对腧穴疗效的总结3、通过对体表病理现象的推理4、从解剖生理知识得到启发经脉------包括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以及附属于十二经脉的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络脉-----包括十五络、浮络、孙络等。十二正经1、十二经脉的命名阴经----凡与脏相连属,循行在肢体内侧的经脉。阳经----凡与腑相连属,循行在肢体外侧的经脉。2、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阳明—前少阳—中太阳—后太阴—前厥阴—中少阴—后循
5、行走向: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胸)。流注次序:肺、大、胃、脾、心、小肠膀、肾、包、三焦、胆、肝阴经阳经里表脏腑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足少阴肾经足太阴膀胱经(属脏络腑)(属腑络脏)奇经八脉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蹻脉、阳蹻脉的总称。它们与十二正经不同,既不直属脏腑,又无表里配合关系,“别道奇行”故称奇经。1、沟通了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2、对十二经气血又蓄积和渗灌的调节功能督脉、任脉
6、督脉、任脉的概念督脉:“阳脉之海”任脉:“阴脉之海”十二经脉+督脉、任脉==十四经经络的实质1、经络与生物电学说2、经络与神经学说3、经络与神经—体液学说4、经络与第三平衡学说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1、近治作用2、远治作用3、特殊作用腧穴定位1、体表解剖标志取穴法,固定标志活动标志2、“骨度”折量定位法3、手指同身寸法中指同身寸是以患者的中指中节屈曲时内侧两端纹头之间作为一寸,可用于四肢部取穴的直寸和背部取穴的横寸。拇指同身寸是以患者拇指指关节的横度作为一寸,亦适用于四肢部的直寸取穴。横指同身寸以名“一夫法”
7、,是令患者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处为准,四指横量作为:3寸。4、简便取穴法针灸的作用疏通经络使淤阻的经络通畅而发挥其正常的生理作用,是针灸最基本最直接的治疗的作用。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运行气血是其主要的生理功能之一。经络不通,气血运行受阻,临床表现为疼痛、麻木、肿胀、瘀斑等症状。针灸科选择相应的腧穴和针刺手法及三棱针点刺出血等使经络通畅,气血运行正常。调和阴阳使机体从阴阳失衡的状态向平衡状态转化,是针灸治疗最终要达到的目的。疾病发生的的机理是复杂的,但从总体上可归纳为阴阳失衡。针灸调和阴阳的
8、作用是通过经络阴阳属性、经穴配伍和针刺手法完成的。针灸的作用扶正祛邪扶助机体正气及驱除病邪。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正邪相争的过程。针灸治病,就是在于能发挥其扶正祛邪的作用八要穴歌: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孔合谷收,心胸取内关,小腹三阴谋,坐骨刺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