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9231833
大小:22.16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9-09
《中考数与代数部分复习策略.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5年黟县九年级数学研讨会中考数与代数部分复习策略宏村学校数学组2015.4.10数与代数的内容包括实数、整式和分式、方程和方程组、不等式和不等式组、函数等知识,它们都是研究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从知识角度看,这部分内容极为突出地体现着其基础性与核心性;从技能角度看,这部分内容体现着其结构的确定性和操作的灵活性;从其功能的角度看,这部分内容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性和工具性。九年级数学教学已全面进入复习阶段,复习时总会感到时间紧、任务重、容量大、难整合。因为复习不是简单的机械重复,而是要体现基础性、有效性、发展性,是学生认知的继续深化与提高。做得好事半功倍,做得不好事倍功半。所以
2、我们要以“重视数学基础,关注数学思想,加强数学应用,发展学生能力”为指导思想,弄明白中考考什么,如何考,教师教什么,如何教,要制定好复习计划,强化课堂教学,打有准备之仗。一、“数与代数”考点综述(一)根据课程标准和考试刚要,初中数学“数与代数”内容有三个版块:1.数与式(包括有理数、实数、代数式、整式、分式、二次根式)。2.方程与不等式(包括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及一元一次不等式组)。3.函数及其图象(包括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考点分析通过对近五年我省中考数学试题的分析对比,“数与代数”部分的试题分值比
3、较稳定,均在45%~50%即70分左右。也可发现部分的常考考点有:※实数:相反数、绝对值、数轴、实数的计算以及科学记数法、近似数;※代数式:列代数式、幂的运算、代数式的运算、化简、求值;※一次方程(组):一元一次方程、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及应用;※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及应用;※分式方程:分式方程的解法及应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及应用;※平面直角坐标系:用坐标表示点及点的平移和对称;※一次函数: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的性质、表达式及图象的应用;※二次函数: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图象、性质及其应用;※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性质及其应用;※数学思想
4、:归纳猜想验证、分类讨论、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转化与化归等。(三)热点内容1.联系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数量关系,应用意识;2.数学规律探求,建立数学模型,估计、探究、求解、验证;3.方程、不等式、函数之间的联系;4.数形结合,符号感,图表信息和文字信息处理能力,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从近年安徽中考试题中分析发现,中考数学命题有一些新的变化:一是越来越重视对数学基本思想方法的考查,主要数学思想方法有归纳概括验证、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化归转化、函数与方程思想等,此类命题分值不断攀升;二是越来越重视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数学生活化”是当前十分流行的重要理念,它
5、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并进行解释与应用”。此类与生活实际、社会热点联系的题目在试卷中的比例一直较高;三是计算能力的考查在淡化,如对数与式、方程与函数的考查,试题早已不在繁、难、偏,取而代之的是点多面广。四是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综合考查题占一定的分值,如探索数式规律、阅读理解、实验操作题等。二、复习策略和方法(一)以教材为本,结合课标,研究考纲,制定计划对课程内容的宏观把握上,要依纲(数学课程标准)靠本(教材),熟悉课程理念,明确课程目标及内容要求。对中考考试的宏观把握上,要认真研究中考说明,明确考试的范围、侧重点、每一个考点的具体要求
6、,做到:1.以中考考试说明为指导,以近年来中考命题的稳定性风格为导向;2.以课标为大纲,抓住根本应万变,以教材为依据,又不拘泥于教材;3.以解题训练为中心,以中档综合题为重点,以近年中考试题为基本素材。中考复习应从时间、内容、方法上做出复习的整体规划,制定出复习计划,保证整个复习工作的有序和高效.(二)构建知识网络,加强知识联系在第一轮的全面复习中,要重视教材,引导学生分块整理各知识点,并注意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结构化。强调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应用,强化对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训练。在此阶段复习时要注意提醒学生:一是否有遗漏的知识点(对照考试纲要自查);二是否还有
7、不清楚的概念、定义或运算法则模糊等,及时清理;三是要善于构建知识网络,进行知识整合。例:设置问题串,知识连成片:请研究二次函数y=x2+4x+3的图象及其性质,并尽可能多地写出有关结论。解:(1)图象的开口方向:(2)顶点坐标:(3)对称轴:(4)图象与x轴的交点:(5)图象与y轴的交点:(6)函数值y随自变量x变化的增减情况:(7)图象与y轴的交点关于对称轴的对称点坐标:(8)最大值或最小值:(9)由y的正负性判断x的取值范围:(10)图象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