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解决问题教学的几点浅显看法.doc

对解决问题教学的几点浅显看法.doc

ID:59190849

大小:29.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10-30

上传者:U-5097
对解决问题教学的几点浅显看法.doc_第1页
对解决问题教学的几点浅显看法.doc_第2页
对解决问题教学的几点浅显看法.doc_第3页
对解决问题教学的几点浅显看法.doc_第4页
对解决问题教学的几点浅显看法.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对解决问题教学的几点浅显看法.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对解决问题教学的几点浅显看法歙县横关学校张美芬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五六年了,纵观新课程教材,并将它与传统教材相对比,不难发现两种教材的许许多多的不同之处。我个人以为,特别是解决问题这一模块内容,就格外体现出两种教材的截然不同。传统教材中,解决问题称之为应用题,它往往单独编排成一个独立的单元,存在着下列显著的编排特点:1、启蒙阶段的应用题用图表形式,被看成是应用题的低级形态。之后逐渐过渡到真正的应用题,即纯文字的应用题。它的呈现方式仅仅是纯文字;2、应用题中涉及到的内容,大多偏离儿童的生活实际;3、所有的条件都围绕问题给出,不多不少,不偏不倚;4、应用题分类型,有题型,解答时只需要套题型,方式单一,最终的答案也是唯一的。在新课程教材中,上述的传统教材中应用题编排上的所有弊端都得到了改进。新教材中,图文并茂、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问题情景随处可见。这些问题情景,充满趣味性,不仅不是单一的计算,还能培养学生从情景中获取数学信息的能力,并且能从获取的数学信息中发展学生的思维。例如:第四册教材第59页的情景图,上下两幅图,学生得联系起来看,看完了还必须从中简化提炼出数学信息:每条船乘坐4个小朋友,我们刚好坐了6条船。如果要坐碰碰车,每辆车只能坐3人。在此基础上,再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又如,原来以纯文字出现的一道单纯的减法应用题:一座山高750米,小明已经爬了300米,还剩多少米?现在就换成了类似这样的一道题:小明小李同时爬一座山。山高750米,小明说:“我爬了460米”小李说:“我还剩下300米没有爬”谁爬得高呢?再如:同样可以列式成9×3+6的题目,传统教材中或许这样出现:华华每天吃3个苹果,吃了9天还剩6个。原来有多少苹果?新教材中出现的却是另一个模样:松鼠哥哥说: “我、爸爸和妈妈都采了9个松果”松鼠妹妹说:“我只采了6个”你知道松鼠一家采了多少松果吗?这样的呈现方式是多么有趣味呀!又比如这样的一组题:1、15个同学去公园乘船游湖,每条船限乘6人,需要几条船?2、15本数学本,平均奖给6个优秀少先队员,每个人得几本?3、一根15米长的绳子,要裁成6根跳绳,平均一根跳绳长几米?三道题用同一个算式,答案却是不同的。这样富有挑战性又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问题,在传统教材中是很难见到的。新课程在解决问题编排上的改进,让我们师生看到了多姿多彩的数学世界。可是,它同时也给我们教师带来了困惑与挑战。面对教材焕然一心的呈现方式,我就曾经不知所措。直到现在,在经历几年的摸索教学以及多渠道的学习后,慢慢地,我对新课程的解决问题教学才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教学时,我们教师该怎样进行解决问题的教学呢?我以为,解决问题的教学,应该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注重数的运算意义的教学注重数的运算意义的教学,能帮助学生理解一般数量关系,这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前提。初看新课程教材,感觉新课程教材似乎淡化了数的运算意义,教材中根本不直接出现数的运算意义。其实不然,新教材强调的是学生对数的运算意义的内心体会,而不是传统教材中的死记硬背。它要求我们教师,要创设大量的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景,通过解决大量的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让学生从内心深处真正体会出数的运算意义。深深体会了数的运算意义,也就是牢牢掌握了大量的一般数量关系。我曾经从网上看过江苏省特级教师徐斌老师的一个教学案例。其中有一个教学片段,让我至今记忆犹新。徐斌老师教完乘法的意义后,对同学们说:“我们今天学会了乘法,请大家用乘法的眼光去看身边的世界,用乘法的眼光去发现周围的乘法现象” 。短暂的几分钟后,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举起小手,说出了很多的用乘法计算的例子。这些例子其实就是一个个的简单的乘法应用题。涉及的内容很广,用传统教材中的老话来说吧,有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路程,有求一个数的几倍数的……可以说是包罗万象。可见,学生一旦真正领会了数的运算意义,就能举一反三理解大量与运算意义相关的一般数量关系。而理解掌握一般数量关系,又是学习两步或两步以上计算的稍难应用题的基础。那么,该如何高效地教学数的运算意义呢?首先,数的运算意义的教学,要与实际情景相结合。在解决实际情景中的一个个简单问题时,让学生逐步体会意义算理,然后抽象出符号运算。其次,当学生明白了符号运算的意义算理后,我们还必须请学生反过来说一说每个算式的实际意义。记得我在教第一册第23页的加法的意义时,先引导学生从课本插图中简化提取出数学信息:有1只红纸鹤,有2只蓝纸鹤,后来小朋友把1只红纸鹤和2只蓝纸鹤合放在一起,就是3只纸鹤了。获取这些信息后再逐步认识加号、等于号、加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紧接着,我指名同学说说算式1﹢2﹦3的含义,并带领同学们用手势表示出“合在一起”的意义。之后的新知应用环节,我都从上述两方面训练学生。通过这样的练习后,学生看到实物计数,就可以说出加法算式;而看到数学算式,又能用实物来说明该算式的意义。二、注重解题策略的渗透课程标准强调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这一理念体现到解决问题教学中,就是要求我们教师要向学生逐步渗透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经历几年的摸索教学以及学习同仁的优秀经验,我感觉,应该向学生逐步渗透下列解决问题的策略:1、画图。说到画图,我们教师都知道,线段图是个很好的辅助解题的法宝。其实,除了线段图外,还有数图、集合图、示意图等等。 在这里,我想说说示意图。前不久,我从网上看到徐斌老师的一堂鸡兔同笼问题的教学课,那真叫精彩啊!徐老师给二年级的小朋友上鸡兔同笼问题的课,本身就是一个了不起的挑战。教学过程中教给学生的解题策略——画示意图,就更有趣了。这堂课,徐老师没有象传统教学那样,假设全是鸡或全是兔。他引导小朋友们画示意图尝试解决。小朋友们画个椭圆当鸡的头或兔的头,画2根小棒当鸡腿,画4根小棒当兔腿。小朋友们自由画示意图,边画边数边调整,硬是独立解决了一道鸡兔同笼的问题。这些充满稚气的歪歪扭扭的示意图,如果从美术课堂的角度来看,可能是没有什么美学价值的东西。但在这堂课中,却成了辅助解题的强有力的工具。2、尝试。这也是一种有效的解题策略。上述案例中,徐老师教给学生画示意图的解题策略时,同时也教给了他们尝试这个解题策略。前不久,我班上也有同学用到了尝试这个解题策略。题目是这样的:甲桶有40千克油,乙桶有20千克油,从甲桶倒多少千克油给乙桶后,甲桶的油刚好是乙桶的1.5倍?这个同学在试卷上记录下尝试过程:﹙40-1﹚÷﹙20﹢1﹚≈1.9、﹙40-2﹚÷﹙20+2﹚≈1.7、﹙40-3﹚÷﹙20+3﹚≈1.6、﹙40-4﹚÷﹙20+4﹚﹦1.5,虽然说这个同学用尝试的方法求来了正确答案有些凑巧。因为,如果这道题的答案不是整千克数,他的尝试就无法带来正确的结果。但我依然肯定了他的尝试。3、推理。推理策略,就是传统教学中常用的分析法和综合法。这种方法在现在的解决问题教学中同样适用,而且越到高年级越适用。它能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4、列表。这种策略,在北京市实验二小施银燕老师给五年级同学上的一堂鸡兔同笼问题的教学课上,尽显魅力。在那节课上,同学们结合尝试与列表两种解题策略,解决了“鸡兔同笼,共12头30腿,问鸡兔各几?”这样一个问题。当中有2组同学分别列出了如下表格(表格附后)。从表格中,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出:一组同学采用的是地毯式大搜查似的有序尝试,所有可能无一遗漏;另一组同学采用从中间数开始尝试的方法。从鸡兔各6只开始尝试, 当鸡兔各6只时,共有36条腿,由此推理出“兔多了”这个思维结果。于是不断增加鸡的只数减少兔的只数,经过4次尝试便得出正确结果。在这堂课中,同学们用列表的形式把思维过程很清晰地展示出来,妙啊!5、模拟操作。低年级中常用的用学具摆一摆就是模拟操作,高年级教学中的火车过隧道、火车过桥和两车相遇等问题,也都能用模拟操作的解题策略来帮助解题。6、逆推。逆推就是还原,就是从最后一个条件开始逆向推理,直到求出要求的问题。7、简化。这种策略,尤其重要。众所周知,新课程的解决问题再也不是纯文字的呈现方式,大多以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出来。面对丰富多彩的生活情景,孩子们,特别是低年级的小朋友们,往往更多也更先注意到数学信息之外的那些事物,甚至把注意力全集中在那些外在的事物上。这时候,我们教师就要适时引导孩子们从图文并茂的情景中简化提炼出数学信息。只有通过简化,才能从中获取数学信息,也才能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三、注重解题步骤的指导注重解题步骤的指导,能防止学生误打误撞盲目解题。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读懂题意。一要读懂题中说的是什么事情,二要从题中简化出数学信息,三要弄清题中要解决什么问题,并从所有数学信息中筛选出有用的数学信息。接下来,教师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感悟去分析题目,确定自己将如何去解决问题。第三步骤,按照自己的思考开始解题。最后,还要对解答结果进行验证。总而言之,我们教师要想有效地进行解决问题的教学,要想有效地培养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那么,注重数的运算意义的教学是前提,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渗透一些解题策略是关键,注重对学生进行解题步骤的指导,就是一种保障。 表格一鸡兔腿11146210443942484057386636753484329330表格二鸡兔腿663675348432933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