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9188154
大小:4.51 MB
页数:30页
时间:2020-09-26
《眼科基础培训讲稿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眼的解剖和生理学视觉器官包括:眼球、视路、附属器三个部分眼球在最前哨,接受视觉刺激、经过处理转为神经冲动,由视路向视皮质传递,最后才获得视觉。眼球近似球体,正常成人的眼球前后径平均为24毫米。垂直径约为23毫米。眼球包括眼球壁、眼内腔、眼内容物、神经、血管等组织。眼球壁(眼球壁分为外、中、内三层)外层:前1/6为透明的角膜、后5/6为白色坚韧的巩膜。外层的作用是:维持眼球形状和保护眼内组织。中层又叫做葡萄膜或者色素膜,具有丰富的血管和色素,有眼球血库之称。包括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三部分。内层为视网膜。是一层透明的膜,是视觉形成的神经信息传导的第
2、一站,有很精细的网络结构及丰富的代谢和生理功能。角膜角膜是眼球前部透明的部分,呈椭圆形略向前突出。角膜横径约11.5-12mm,垂直径约为10.5-11mm。周边厚度约1mm,中央约为0.6mm。前面的曲率半径是7.8mm,后面的曲率半径是6.8mm。屈光率相当于+43D镜片。角膜包括五层(从外到内):上皮细胞层、前弹力层、实质层、后弹力层、内皮细胞层。角膜的特点:1、透明,无血管,具有折光性。2、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感觉敏锐。3、由泪液、房水、周围血管、神经支提供营养。4、由大约85%的氧通过角膜表面直接从空气中获得。巩膜前面和角膜相连、后
3、面和视神经硬膜鞘连续。表面覆盖球结膜和眼球筋膜。巩膜分为(从外到内):表层巩膜、巩膜实质、棕黑层。前方和巩膜连续的地方内侧面构成房角,是房水循环的重要结构。巩膜特点:1、表层巩膜血管丰富,易感染。2、深层巩膜血管神经少,不易患病。3、巩膜质韧,不透明,呈乳白色。4、眼肌附着处和角巩膜缘最薄。约0.3mm,最厚处约为1mm。葡萄膜(虹膜)包括虹膜、睫状体、脉络膜三部分。虹膜呈环形形成瞳孔,直径约2.5-4mm大小。有括约肌和开大肌调解大小。虹膜含有三叉神经分布,感觉敏锐,炎症的时候可以发生剧痛、反射性瞳孔缩小和渗出反应。虹膜有辐射状的皱褶成为纹理
4、。位于角膜后、晶体前,周围和睫状体相连。虹膜的作用是调节进入眼内的光线和成像。瞳孔在光照下缩小,称为对光反射。葡萄膜(睫状体)睫状体前接虹膜,后接脉络膜,外侧为巩膜,内侧通过悬韧带与晶状体相连。包含有睫状肌(三个方向),丰富的血管和三叉神经末梢。受副交感神经支配。睫状体包括两部分:葡萄膜部和上皮部。睫状体的功能特点:1、分泌房水,维持正常眼内压、参与组织营养代谢。2、经悬韧带调节晶体的屈光度。3、参与眼成像的暗房作用。葡萄膜(脉络膜)脉络膜前至锯齿缘,后至视神经周围,位于巩膜与视网膜之间。脉络膜分三层:大血管层、中血管层、小血管层。脉络膜的生理
5、特点:1、供给外侧半视网膜的营养。2、有丰富的色素,起遮光暗房作用。3、血流量大,感染容易经此扩散。房水循环途径睫状突(产生房水)→后房→瞳孔→前房→前房角→小梁网→Schlemm管→集液管→房水静脉→巩膜上静脉视网膜视网膜外侧为脉络膜,内侧为玻璃体,前到锯齿缘、睫状体后缘,后至视神经盘。视网膜上的视轴正对点为黄斑中心凹。黄斑为视网膜上视觉最敏锐的特殊区域,直径1-3mm,中央一小凹为中心凹,直接眼底镜检查下可见闪亮反光。黄斑区很薄,中央区无血管。此部位主要为视锥细胞分布。黄斑鼻侧约3mm处有一直径为1.5mm的淡红色区,为视盘,也叫视乳头。是
6、视网膜上视觉神经纤维汇集向视觉中枢传递的出眼球的部位。视盘上无感光细胞,所以在视野上呈现为固有的盲区,叫做生理盲点。视网膜视网膜视网膜由外向内分为10层:色素上皮层、视细胞层、外界膜、外颗粒层、外丛状层、内颗粒层、内丛状层、节细胞层、神经纤维层。光感受器(视细胞)包括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视锥细胞的主要功能是明视觉和色视觉,精确视觉。视杆细胞的主要功能是暗视觉,粗略视觉。视信息在视网膜内形成视觉神经冲动,以三节神经元传递。视网膜A/V=2/3;C/D=1/3。三原色学说,由于锥细胞有感受三种原色—红、绿、蓝的感光素。如果缺乏一种,就会形成先天性色
7、觉障碍。视神经、视路及瞳孔反射视神经分为四部分:眼内段、眶内段、管内段、颅内段。视路包括:视网膜、视神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视皮层。瞳孔反射:瞳孔在光照下变小,称为直接对光反射。光照另一眼,非光照眼瞳孔缩小称为间接对光反射。(光反射纤维和视觉纤维伴行。)瞳孔反射瞳孔在光照下,引起孔径变小,称为直接对光反射。如光照另一眼,非光照眼的瞳孔变小,称为间接对光反射。光反射纤维与视觉纤维伴行,在视交叉处分交叉与不交叉股入视束,接近外侧膝状体时,纤维出视束,经四叠体上丘脑臂入中脑顶盖区,终于顶盖前核。在核内交换神经元后,一部分绕大脑导水管到
8、同侧缩瞳核(E-W核),一部分到对侧缩瞳核。由两侧缩瞳核发出的纤维,经动眼神经入眶,止于睫状神经节。交换神经元后,由节后神经纤维,经睫状短神经到眼球内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